第三百三十七章 月将中秋(2 / 2)

重振大唐 为的是 2222 字 2019-09-19

我连忙正色地说道:“说哪里话来,今夜我绝对在此陪伴我的亲亲大老婆!”见及可君欲待出言再劝,我赶紧继续说道:“其实,这段时日以来,我几乎成了,夜事,专用。夜夜春霄不说,且每一个夜最少有三人之多!多亏可君定了五夜二休的侍寝制度,否则,我真是疲于应付!今天,就让我在你这里好好地休歇一下吧!“可君本心也是不舍得我夜半离开,此时又见到我故作感激的怪样子,她心下的绮念不知不觉消了大半,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笑意,她连忙把自己螓首又伏在了我的胸膛之上,试图不让我发现。我索性一侧身,右腿一抬,以我平日最喜欢的姿势将可君的半个身子箍在身边,轻笑道:“我就是不走,看你奈我何?”可君却直若未闻,眼睑一垂,扑闪着长长的睫毛,任由我拥身而卧,她已是佯睡无声了。

天时有序,日月轮转,时日的消逝,直如大江东去不可逆转,又似白驹过隙,匆匆不见!而我,两天的辰光在家人的陪伴下,恍眼即过,今天已是秋夕之日,拜月之时!犹记在我前生之时,曾有人言之凿凿地论说中秋节来源于唐朝的天宝年间,出自玄宗他老人家之手!如今我身在大唐,自知此说荒谬已极,为此,我还特地问了一下我的亲亲王皇后,更知中秋节的渊源甚是久长,只可惜无法重返前生再斥其非:

中秋一词,始见于先秦典,籍《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中秋为三秋之半。而形成以月亮为主题的节日,则初在西周。

当时,西周国都镐京西设有月坛,中秋之夜,帝王常穿白衣,跨白马前往祭,久而久之,中秋变成约定成俗的赏月节日。有初唐诗人李桥曾作的《中秋月二首》,即可为明证!但是,以圆月寓意着团圆的文化内涵,确切来说,现在似乎还不曾听闻。

在这一天,人们纷纷烧斗香、放天灯、赏月亮、舞火龙,忙得不亦乐乎,街上家里也着实热闹非凡。烧斗香是以糊纸为斗,炷香其中,高者可二尺许。中秋夜祀月则设之;天灯传说是三国诸葛亮所创,所以也叫孔明灯。它是把以长长的细竹条扎成一个圆圈,圆圈内用细铅丝拉上一个十字,然后把白纸糊在圆圈外面,再把上口糊严。放天灯时,在天灯下面的十字架中央绑上一捆浇透清油的灯捻子。点燃后,灯内热空气重量轻,借助浮力飞向天空,历代以来,这孔明灯在军中也曾多次充作信号灯;至于赏月亮和舞火龙的含意,相信大家都很了解了!

而我如今,正在帮着好动的霞儿扎做孔明灯。“这个诸葛孔明当真是聪明极了!单凭他所发明的这种天灯,他的才智就可以当之无愧地和棠郎排名并列!”霞儿当然不懂得热气球的原理,她在一旁分别试验着已经做好的三个天灯,看着三个天灯缓缓地在空中排列浮起,深觉匪夷所思的霞儿忍不住出声赞道。转而向我问道:“棠郎如此聪慧,可知道其中的原因?”闻言,我心中对霞儿的勤于思索颇为赞赏。要知道,对于司空见惯的事物,一般人是不会追根求源地往深处想的。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