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初场傜俗词(上)(1 / 2)

 “曹某早已认负,在座诸位都是见证。委实无颜再比一场。”

平阳侯笑道,“孟德诗才名动洛阳,怎可轻易言负?在座诸位今日瞧不见孟德大作,只怕心中遗憾。”

曹操语气坚决道,“胜负乃公理,不在人言。曹某不会再比。”

平阳侯面色不再和蔼,反而用接近威胁的语气质问道,“若本侯一定要你比呢。”

曹操直面平阳侯威胁,一字一顿道,“曹某沛国谯县人,不归平阳管。”

二人怒目相对,谁也不愿退让。

此时平阳侯身后一黑衣老者走出队伍,悠悠道,“反正阿瞒你只懂些诗词皮毛,就全当抛砖引玉了。”

曹操侧头一看,说话者正是家中老父,当朝大司农,曹嵩曹巨高。心中震惊却又闪过一丝悲凉,这场文试竟如命中注定一般,自己有意放许临一马,却仿佛原地踏步,终究还要再比上一场。

不过见了《陋室铭》,曹操反而燃气斗志,心想如此人才,若死于宵小之徒,倒不如死在我曹孟德手中。

想到此处,曹操所有顾虑一扫而光,拱手对许临说道,“曹某慕江仙公子大才,只能再讨教了。”

许临无奈道,“单凭曹君吩咐。”

曹操正色道,“孟德素以文章为傲,见不得一日之内连输两次。许公子也当竭尽全力。”

许临自然知道曹操本领,也知道曹操的胜负心。此时见比试不能避免,只能如曹操所说,拼尽全力就是了。于是嘴上和曹操寒暄,心里却开始默背诗词,保持清醒。

背到《两京赋》时,忽然想起此时最流行的是汉赋,而历史上又没有曹操大赋流传,难不成曹操不擅作赋?

于是抢先开口道,“曹兄,这局我们便各作一赋如何?”

众人听罢深深点头,似乎极为赞同许临意见。

曹擦却摇头道,“文章大赋曹某认怂。”

这话让众人大失所望,曹操却只顾盘起双腿,席地而坐道,“我曹家素与乐府令交情甚厚,所以寻常孩子幼时学论语,我却以乐府诗开蒙。及冠以后虽然放荡不驯却是不敢荒废此道。曹某内心曾暗暗起誓,今生只作乐府诗,不作其他。幸有小成,被乐府令戏称为‘独成洛阳一小家。’所以这场我只比乐府诗。”

曹操叹口气,继续道,“我说这些非是自吹自擂,只是告诉公子,曹某精通此道。即便侥幸获胜,公子才学仍不输曹某。”

许临点点头,心道,“曹操成就又何止‘洛阳一小家’,毕竟在初中课本上就选录了曹操的《龟虽寿》。《嵩里行》《薤露行》等篇在这个年代就引发了极大轰动,甚至乌桓,高句丽等外族也争相传颂。在战乱年代还能促使建安文学蓬勃发展,足见其才华。”

如今和曹操对敌,许临没有把握,不过只能一搏,于是开口问道,“曹兄,既是乐府诗,我们以何为题?”

曹操笑道,“体裁上我已占了便宜,题目便由许公子来定。”

许临心想乐府诗关键在于配乐歌唱,所以文字需要更加通俗。后世乐府诗以白居易最为出名,比较孟德,就算不胜也绝不会败,由我来出题那更是胜率大增。

许临心中正默背白居易名篇,准备挑好诗文,再定题目。却被平阳侯打断道,“蔡中郎在,何必用你一竖子出题?”

蔡邕苦笑,心道这平阳侯无事唤我大名,有事便叫蔡中郎。

平阳侯又道,“蔡中郎公允,必不会有所偏颇。大家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