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第二场弄墨(上)(1 / 2)

 “蔡邕,本侯器重你,盼你不要如谯县阿瞒一般。”

一听此话,蔡邕心中隐隐作怒。自己虽官阶不高,但平日就算王室宗亲见了,也是三分礼让,三分敬重。可这平阳侯却当众将自己呼来喝去,仿佛命令手下仆从一般。

蔡邕冷声道,“等侯爷位哪天位列三公,再喝令蔡某不迟。今日之事,就算刀斧加身也勉强不来。”

平阳侯轻视一笑,“你以为本侯奈何不了你,才敢这么说。真给你刀斧加身,你安敢说此话?”

这话说得更是无理,气得蔡邕面色苍白。良久才冷笑道,“就算勉强得来,在座各位谁又配品评蔡邕文章?”

这话虽然倨傲,但众人仔细想想,以蔡邕资历人望,确实只有他提点后辈的份,没人敢品评其文章。

可平阳侯却放声狞笑,向身后一指,“你看他配不配?”

平阳侯身后黑衣自觉分立两侧,闪出一条路。正好见一须发洁白的花甲老者,坐在殿外一石墩上,正低头看着蚂蚁。老人面色无喜无悲,似乎这一切都与他无关,只有腿上披着那件肃杀的黑色大氅才提醒众人,这老者也是平阳侯请来得。

众人正好奇这位老者是谁,曹操悄声道,“难道蔡伯喈他爸也被请来了?”

袁绍忙捂住曹操嘴,严厉道,“别胡说,蔡太公仙逝已久。看看再说,免得得罪高人。”

二人正说着,却见蔡邕猛然跪在地上,叩首道,“愚徒不孝,恩师身体可好?”

在座众人一听,瞬间惶恐起身,跟着蔡邕尽数跪倒在地。连袁绍,曹操也不例外。

只剩许临等人还安稳坐定,小宛见众人反应,惊奇问道,“这老爷爷是谁?怎么大家都向他磕头?”

许临苦笑道,“既然是蔡邕恩师,那必然是东汉第一名臣,胡广胡伯始。”

“蔡邕恩师,怎么大家也跟着拜?”

许临无奈道,“此人三登太尉,历经六朝。学生故吏上至公卿,下至议郎,可谓桃李满官场。就算没有师徒情,但只要身在官场,总会与这位老人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他不仅是蔡邕恩师,史书上也称他为天下之师。”

还有后半句许临没说,“胡广死后谥文恭,整个东汉王朝也只他一人有此哀荣。若不是后面三国鼎立太过夺目,此人名声应该大得多。只是这等人物也要来与自己为难,今天当真凶多吉少。”

平阳侯此时见蔡邕跪得惶恐,不禁嘲讽道,“蔡伯喈大才,胡太尉自然也不配品评你的文章。”

蔡邕心想我跪倒在地,若此时回话,竟仿佛是向他下跪朝拜一般。又想自己违抗梁家,无论如何也是难逃一劫。于是把心一横,向胡广拜道,“恩师,这试不用比了,学生才思立意均不如许江仙。”

众人大惊,虽见了许临两篇好文,但蔡邕身为文人之首,此刻一字未写就要认负,恐怕沦为天下笑柄。天黑了还能再亮,但若不战而降,蔡邕口碑官运只怕要永远暗淡下去了。

众人神色各异,或是惋惜,或是忧心,或是幸灾乐祸。

只有平阳侯跨步到蔡邕面前,扔下一根毛笔,轻嘲道,“早知你草包学问,本侯要你比的是书法。”

袁绍与曹操紧张对视一眼,暗暗心惊,悄声道,“竟不比文章了?”

曹操哀叹一声,“比文章许江仙尚得一丝生机,比书法必死无疑。”

此时在场众人,哪怕蔡邕心里也都是一样想法,于是急忙看向恩师胡广,众人也紧盯着这位老人。

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比试胜负,甚至许临岚嫣等人的性命,全系在胡广一句话上。

胡广却只低头看着蚂蚁搬家,口里喃喃道,“去吧去吧。”

蔡邕心一凉,这四字说得轻松,却宣判了许临死刑。不过师命难违,只得站起身,默默捡起扔在地上的那只毛笔。

众人见蔡邕拾起毛笔,心都凉了半截。全场只有许临此刻还有几分乐观,只要是学习书法之人,谁不盼着能和前人请教,更别说比上一场。

虽说文无第一,但这番比试定然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