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吴江行(1 / 2)

奸商 我是奸商 3740 字 2019-09-19

 $请到 www.69zw.com 六九中文阅读最新章节$

以前总为自己没有在扬州待过而感到有一丝的遗憾,可是等自己真正做出了计划,想要享受一下扬州的风光美色,心中却对生意上的事情有些迫切,最后还是改变了主意,看来我和扬州始终是没有缘分了。

北方初春的午后,一杯清茶暖手,我坐在了船头听着潺潺的水声,思绪却已经飘到了那个小镇。小镇在江南,离运河不远。镇中有河,河上有桥,桥畔老屋边曲折幽深的窄巷,默守着繁华消逝后的寂寞与宁静。

天下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过吴江人却总是爱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是吴江。”从苏州沿京杭大运河向南,不久便来到吴江。

吴江有水乡泽国之称,这里大大小小的河流自然是很多,而且从吴江那些弯弯曲曲的小河走去,基本上都能够到达一些更小的村落。

吴江处在了苏州和杭州的中间,如果说想要从苏州到杭州的话,吴江是必经之路,

沿着运河一直往南,我几乎感受到了吴江的柔美。委婉的吴音飘荡在轻柔的风中,水湄边,多情的少女正在寂寞的歌唱,弯弯的河道旁一叶离舟即将孤蓬远征,船头佳人当垆煮着醉人的美酒,似乎应该正是天涯游人梦里的江南。

因为都是一些小河,大船反而航行不便,所以我下船换上了一条小一点的船。吴江和周庄有些相似。这里的河流也是四通八达,有着便利的交通,而且处在了苏杭之间,虽然也沾到了邻近大都市的好处,可是也正是因为这个,所以吴江的发展反而并不是太迅速。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我有些感触的朗诵道,话语间却有些凄凉。

河面上不时的有船只过往,江声满天,曼妙的女子在船头柔声低唱,让我忽然压抑的心情很快的就有欢畅起来。虽然我闲暇时间总喜欢看一些书籍,说是修身养性也好,说是装充门面也好,反正是读了不少的书,可是对于吟诗作赋。却还是一窍不通,没有想到现在面对这样的美景,竟然反而起了雅兴,只可惜的是吟出来的诗句却还是个题不对景,还好我身边只有富贵和吴堂,如果是湘兰她们在的话,恐怕又要笑话我了。

从吴江县城再行七十里就是盛泽镇,到地方了我才发现这个镇上面居民竟然十分的稠广,而且路上遇到的当地居民也都还友善,听说我们要找施家都热情的指路,可见土俗颇为淳朴。

虽然说名义上只是一个小镇。可是我看这盛泽镇的规模却也丝毫不比那吴江县城差多少,河流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现在正是桑蚕热闹的时候,有不少的人都在上面来往。

听船夫说,这盛泽镇远近村都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抒之声,常常通宵彻夜的忙碌。

将生丝坊织成绸匹,然后拿到这里上市。天下的商贾都蜂攒蚁集来这里收购。说的夸张点那是“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苏州是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的地方。江南养蚕所在甚多,但是却只有这个小镇最为兴盛。

“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

我念道着这首诗句,看着眼前繁忙的景色,感到由衷地欣喜,没有想到还有这样商业盛地,只可惜的是这些养蚕之人没有自己的品牌意识,不能够将产供销都结合起来,所以大多数的织户,养了一辈子的蚕桑,织了一辈子的丝绸,可是自己的身上却没有一丝绸缎。

施家在盛泽镇上也是有名的富商,不过那个施复却已经死去一些时候了,这让我失去了见识一下这个极富传奇色彩人物的机会。

第一次认识到施复夫妇,还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后来读《醒世恒言》的时候却见过有关的记载,不过对上面有些神鬼色彩的那些传说,我倒是有些不以为然,这些东西人云亦云,难免传的邪乎了些。

可是到了盛泽镇,和当地的百姓一聊,我才知道原来在当地人的眼中施复还是一个大善人,大家都说他好心救活了不少破了家的织户。

当听到这个的时候,我不由的感到有些可笑。其实真正的说起来,雇工人在则这个时候的身份并不高,甚至比起农民都还要低,不过只要能够过活,总比饿死要好

施家的丝绸店面,在沿河两岸中是最大的,我和吴堂富贵顺着街道不急不慌的走了过去。见门首涌着许多卖绸的织户,而店铺里坐着三四个客商模样的人。一个主家模样的中年人紧贴着柜身站着,展开绸匹,估喝价钱。而我们来到的时候,正好有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在那里卖绸缎。

店铺掌柜的将卖绸人递过来的包袱解开,逐匹翻看一过,将秤准了一准,喝定价钱,然后递与一个客人道:

“这是忠厚人,东西也不错,给他个好丝的价钱吧。”

那客人真个就只拣细丝称准,然后付钱给那个年轻人。卖绸人自己也摸出自己带的等子来准一准,还觉轻些,又争添上一二分,也就算了。

最后他讨张纸包好银子,放在兜肚里,收了等子包袱,向主人家拱一拱手,叫声有劳,转身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