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黑死病(2 / 2)

但真的是李自成皇霸之气令人闻风而降吗?</p>

历史学者有不同看法,学者们根据明朝末年华北一带的地方志以及明代人的一些记录得出,明末席卷华北地区的瘟疫实际就是鼠疫,引发历史学界的极大震动。学者提出了“老鼠亡明”的观点,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p>

这场鼠疫,来源于北方草原上生活的老鼠,而明朝在推翻元朝之后,经常性采取闭关的策略,大大减少了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接触,这就使得明朝中期以后的统治者始终对鼠疫不够重视。</p>

而到了万历年间,由于人口的增加,农民开始对草原进行开垦,使得人与草原鼠接触的机会增多,使得鼠疫开始逐渐爆发,刚开始是个别例子,后来渐成规模。</p>

当时北方的明军,包括京师守军和大量百姓,全部感染了鼠疫,而且是腺鼠疫与肺鼠疫同时出现。早期感染鼠疫者大多是通过跳蚤传播的腺鼠疫,鼠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并且快速肿大,通常在两到四天内达到高峰,在三到五天内死亡。</p>

相对于腺鼠疫来说,肺鼠疫感染更为可怕,它可以通过呼吸道进行感染,患者感染后几个小时内就会出现状况,严重者两到三天就会休克死亡。</p>

这场鼠疫中,两种鼠疫都存在,甚至交叉感染的状况,因此极难控制。</p>

史料记载,当时北京城京畿爆发肺鼠疫:“上天降灾,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传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p>

在1643年时,北京已经开始大规模爆发瘟疫,几十万北京人死于这场瘟疫。到1644年,则演变为:“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p>

由此可见,随着鼠疫的蔓延,官兵也未能幸免,明朝的整个国防系统都陷入瘫痪,这也是为何,李自成东征之时,大批明朝官兵投降,实际上已是迫不得已,毫无战斗力,这也是为什么李自成在接收城池之后,不率领明朝降军继续作战的原因。</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