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他这个爱好后,刘辩立刻给贾诩的家里送去了很多坛赤火烧,并且特许贾诩和自己谈事时可以在自己面前饮酒。这让贾诩却也着实感动了一小下。
此时听着刘辩的问题,贾诩轻抿了一口酒,自信的说道:“袁术虽然嚣张跋扈,可现在仍然不具备与朝廷对抗的能力,不然他也不会多方设计,假借他人之手杀死王睿、张咨等人,制造混乱好浑水摸鱼。所以袁术必然不敢公然自领荆州。”
贾诩的话刘辩心里明白,袁术就算再猖狂,也需要朝廷的任命才会真正的占据荆州。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名分的问题。
此时的地方诸侯和大汉中央朝廷的关系很微妙,朝廷拿地方诸侯暂时没有办法,地方诸侯也还没有将朝廷取而代之的实力,所以只要朝廷不对地方收权,地方也不会对朝廷反叛,其他的照旧。大家都谨守自己的底线,各自发展,等到最后的时刻再决一死战。
正因为地方诸侯在表面上还遵从朝廷的号令,所以对名分这种东西才特别的看重。若是袁术没有朝廷给的名分而自领荆州,在别人眼中只能视为非法,只会给别人进攻他的理由,所以袁术才会费尽心机的通过袁隗在朝中的活动好让自己名正言顺的统领荆襄九郡。所以只要朝廷卡住口坚决不同意袁术出任荆州牧,那袁术对此只能望洋兴叹。
贾诩又继续说道:“此时荆州民心混乱,只是因为荆州无主的原因。陛下要想解决荆州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刘表能否安全的入主荆州。一旦荆州有主,民心思定,宗贼作乱也只是疥癣之患。”
刘辩点头称是,说道:“我已派人暗中去保护刘表入荆州,不日便会传来消息。”
刘辩接着想了想又问道:“荆州的问题易解决,可袁术张狂无理,指使孙坚连杀两名大臣,对于此事文和有何处理之法?”
贾诩摩挲着光滑的玻璃杯,若有所思的盯着杯中的赤火烧,淡淡的说道:“袁术盘踞南阳多时,而汝南又是袁氏一族的乡里所在,对其多有助力,其势力已成,朝廷一时间还难以将其卒除。不过,袁术为人志大才疏、狂妄无智,从他命孙坚杀死张咨就可看出其愚蠢之极,朝廷对于他也无需过分担心。”
刘辩好奇的问:“文和如何觉得此事袁术办得愚蠢?”
贾诩冷笑了一下,答道:“袁术杀死王睿还尚算是对荆州有所图谋,可杀死张咨却没有任何好处,袁术经营南阳多时,完全有能力通过其党羽挤走张咨,可他却选择了暗中指使孙坚攻杀的这种简单愚蠢的办法,足可见其根本没有去想杀死张咨的后果,完全是泄愤而已。袁术与孙坚的关系已经尽人皆知,天下人都能猜出来孙坚杀死张咨乃是受到了袁术的指使,然而袁术的无智就在于若是他敢亲自攻杀张咨,还能让天下人觉得他有敢于与朝廷对抗的实力,对他还有所期待。可他竟然选择暗中指使孙坚来做这件事,只能让人觉得他有反叛之心,却无反叛之胆,自曝其短而已。”
贾诩接着又劝道:“如今陛下在西凉用兵,重点都在羌乱上面,若是再讨伐袁术,两头作战恐怕也会难以维持,容易给宵小可乘之机。所以臣下的建议对于袁术、孙坚的处理应是只诛元凶,不问主谋。”
贾诩的意思其实也是刘辩心里的想法。张咨被杀虽然是袁术的指使,可毕竟只是在暗中指使孙坚去做的,他本人并没有任何行动。就算大汉没有疑罪从无这种说法,刘辩也不可能轻易的就对袁术出手。这样会引起其他诸侯的疑惧,容易造成事端。所以对荆州事件的处理只能是对孙坚一个人问罪。
虽然在荆州问题上,刘辩暂时还拿袁术没办法,贾诩却给了他另一条建议说:“袁术虽不可问罪,然陛下可以用此事在朝廷上大做文章。”
刘辩眼睛一亮。
“你是说……”
贾诩点点头,说道:“袁氏一族在朝廷结党多年,党羽众多,陛下正可通过此事对其打击!”
刘辩点点头,又问道:“文和可有何方法?”
贾诩在刘辩耳边说了三个字,刘辩听后不由得哈哈大笑,连呼大善。
贾诩的一席话,使得刚刚还在忧虑的刘辩很快转忧为喜,对于他智计百出的谋略,刘辩是越来越欣赏。
在与袁隗这样的老奸巨猾的权臣勾心斗角时,刘辩常常都有力不从心,受制于人的感觉,而贾诩的出现正是可以弥补刘辩的不足。
在自己的手下中,曹操虽然是个全才,可刘辩始终对他有着提防之心,无法引为心腹。而荀彧为人方正,荀攸善于军事,其他人虽然各有才华,可是不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就是世家大族出身,有着家族利益的牵扯。只有贾诩不但出身于被中原世族大家所鄙夷的西凉系,其能力更是精于刘辩所需要的权谋之道,所以刘辩便有了让贾诩也加入自己的大计划中的想法。
当今知道刘辩的大计划的只有蒋奇魏翊两个人。他们俩虽然对刘辩忠心耿耿,可是能力和那些这个时代的智者名臣相比还有着一定的距离,仍需要不断的成长。而收服了在三国时代赫赫有名的贾诩加入他们的话,对于刘辩的大计划以及其后所产生的政治改革都将是巨大的助力。
不过因为刘辩所行之事过于重大,所以对于贾诩还需要更多的时间筹划和考察,刘辩也不急于一时,而是先依贾诩之言,对袁氏一族开始的反击。
注1:愿意出于《马太福音》第26章:凡是用刀的,必死于刀下。基督教在光熹四年传入中国后,很多福音为了在翻译时方便大汉老百姓接受,对很多字句都做了更贴近大汉文化的翻译。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