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2 / 2)

高衙内新传 斩空 5252 字 2019-09-19

萧干闻言,方才有了点笑意,点头道:“高相公毕竟非常人也!实不相瞒,某家此来,乃是从州到此。”

高强眼神一凝,已觉得不对了。萧干可不是独行侠,手下少说也有几千兵马,他说是从州来,那就意味着其本部兵马已经到了州,但对面地军情一直在高强地监视之下,就在刚才军议之时,探报还只说耶律大石所部万骑,怎地萧干一来,就说有兵马到州了?他这些兵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情知若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就处于被动状态了,高强只得先投石问路:“萧大王来的好快!遮莫是为了燕京割地之事?那云中亦许割二州,萧大王怎不在彼处干事?”

萧干哈哈大笑:“南朝用事者,高相公也,某今方有意效命南朝,怎敢不来?童贯岂可托我大事!”

见高强已然动容,萧干续道:“实不相瞒,某此次从云中前来,所率本部兵马万人,沿途昼伏夜行,不与官府,不入州县,悉从野地,食干粮,为的就是让相公见识见识某一点小小手段。倘非如此,又岂能说动相公?”

一万人?昼伏夜行?高强不得不承认,萧干言下透露的这些信息确实已经打动了他,在他的细作已经遍布燕云各地的情况下,萧干能将万人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动到对面地州,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不过呢,换一个角度看,有如此本领的萧干却还要来求见他,也充分说明了此人是有求于他高强,整体的主动权还是握在他手中的。

想通此节,高强便稳如泰山,笑道:“素知大王能兵,不意竟至于此,本相佩服!只是来日依约取地,不用兵甲,萧大王率兵到此,不知是为阿谁?”为示闲暇,连唱腔都用上了。

萧干盯着高强看了半晌,忽地叹了一声:“高相公,当日燕京一别,我意相公必当前程无量,却不意竟能如此!萧干此来,乃是要相公一句实话,毕竟相公到此,所为者燕云耶?灭辽耶?”

怎么都这么问,第三个了……高强洒然一笑:“看在萧大王远来辛苦,我便先将本心道出,今番按兵到此,只为燕云,收复汉家故地之后,塞外不染一指。”说罢,见萧干似乎是松了口气,高强灵机一动,忽然想起历史上萧干自立为帝的事来,再想想萧干自女真起事之后的言行,猛可里

一个念头:“萧大王,莫非有意自为奚帝乎?”

萧干浑身一震,看向高强的目光便与方才大不相同,无数种情绪在眼光中闪动来去,临了方回归镇定,竟尔点了点头:“不错,大丈夫平生不居人下,当此乱世,辽失其鹿,塞外英雄共逐之,我萧干自命当世英雄,岂可甘居人后?倘若相公能助我,待大事成就。萧干情愿率军为南朝御边,两国永结盟好,大宋有万世之固,相公亦有百年富贵,何乐而不为?”

乖乖,你胃口好大……高强心中慨叹,看着萧干这样堂而皇之地伸出手来追逐自己的目标,任凭膨胀地野心驱动着自己全力地奔跑。感觉真是有些热血哩!传说中的夸父追日。是不是也有这样一种味道?

其实站在萧干的立场想来。有这样地想法也不为过分。数百年来奚人与契丹互为表里,萧氏更与耶律氏同为辽国支柱,萧干早已将自己视为辽国天下的一分子。当天祚令国人失望,不再能担负起塞外诸族领袖的任务时,就像萧干所说的,辽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谁能建立新地塞外秩序,还属于未知之数哩!即便是完颜女真,也不过是抢了一点先机而已。

这头鹿,不晓得有没有我地份?高强心里这么想,嘴上便也问了出来:“萧大王如此推心置腹,本相甚是敬佩,只是大王为何不思,这辽所失之鹿。我大宋亦可逐之?”萧干来要求高强表明态度。便是认定了他无心此鹿,这一点让高强颇有些想不通。

萧干一怔,忽地大笑:“相公既为中原人。不知塞外民情,故有此一问尔。自昔五胡乱华,上古华族便多遭屠戮,汉家精华,于斯殆尽矣,自此以后,这北地塞外便不复汉家天下,自有塞外英雄主之。相公如今却有意重建汉家之风,宁不知天命乎?”

萧干此论,高强闻所未闻,脑子里一时转不过弯来:“什,什么?萧大王此言差矣,莫非不思唐时万邦来朝,尊太宗为天可汗之事乎?彼时便不是汉家之风?”

萧干摇头笑道:“须怪不得相公,南朝之人只读孔孟之书,不知史实,不明塞外民情,故而皆作此想。我来问你,那李唐若说是汉家之风,为何崔氏不附,太宗欲公主下嫁而不得?盖因崔氏乃上古华族,自命汉家正统,历五胡之乱而幸存者,岂能与李唐胡人共一室?”

高强对这段史实不大了解,有心反驳,却找不到合适地话语,那萧干却又道:“相公徒知唐时万邦来朝,尊太宗为天可汗,殊不知那万邦皆为唐之羁州郡,乃塞外诸族之内附者,即类唐之臣民;尊太宗为天可汗者,即是命其为塞外之主也,彼时诸族往来长城内外,凡北地藩镇多属胡人,其目李唐亦胡人,岂是愿将塞外拱手送与汉家者?汉人学士不知就里,借胡人之光而广大己身,甚为可笑!”

高强张大了嘴巴,这段话就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这李唐与汉朝并列为盛世,自来是中华历史上最为人仰慕的时代,为何萧干却说唐朝沾的是胡人的光?不过听萧干说汉人学者借了胡人的光来吹嘘自己,貌似又是汉人经常干的事,元、清两朝都是被异族入侵征服,而中原地历史却将这两朝堂皇列入中原列朝之中,许多吹嘘,全不思当初这些异族入侵中原时是何等样的血腥嘴脸。

只是再回头一想,萧干这般说法,亦只是他一家之言,自可争论,却与他高强无干,眼下重要的是,萧干的这种说法,是否确实代表了塞外民族对于南朝统治的根本态度?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对于收复燕云之后的塞外战略,倒真的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了。

“萧大王妙论,本相今日始闻,如茅塞顿开,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也!”高强是个现实主义者,什么大汉族不大汉族地,大家要争论就上论坛,本衙内现在是在谈及国家大事,不来搞这些虚文:“只是本相既然说了对塞外不染一指,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萧大王只管放心。”

萧干正说地高兴,见高强忽然就拉回到现实层面来,一时倒还不能适应,随即笑道:“相公既恁地说,萧某深感盛德,即今便与相公击掌而约,萧某当尽力助相公收复燕云,恢复汉家故地,而相公亦当全力助我萧干塞外为帝,到时两家永结盟好,世为友邦!”说着伸出一只手来。

高强想也不想,当即将掌伸出去,与萧干对击三掌,俩人相视而笑,其实却各有肚肠,大家尽在不言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