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余大人丰台校兵(2 / 2)

实在没办法,只好把主意打到了家产被抄,马上就要发配边疆的鳌拜军中党羽到身上。

对付这些人就简单的多了。

一听只要跟随余人彦南下四川就可以将功折罪,不但自己不用发配边疆,家人也可以免罪留在京城生活,这些人恨不得削尖脑袋也要加入南下队伍。

有瓜尔佳应虎引路,丰台大营的守军把总还是很给面子的,直接就下令开路放人了。

毕竟瓜尔佳应虎之前也是在丰台大营当佐领的,在各方面多少还有点香火情在,能不得罪,把总还是不想得罪的。

进入丰台大营,来到位于西北角的一处边缘小营地。

营门外值守的士兵看到瓜尔佳应虎赶着马车,立刻就明白,从未见过的新顶头上司余大人就在马车上,当即跑回去报信。

等余人彦下马车四处大量营地的时候,之前早就准备得当的一应将佐已经小跑着迎了过来。

所有人整齐的打了个千,“卑职等参见余大人。”

营门口附近的一块空地上,五百名顶盔贯甲,一人双马的精锐将士列阵而立,接受着新上司余人彦的检阅。

就连之前守在京城各门的士兵,接到消息之后,也是一路快马加鞭,赶在余人彦的马车回来之前,回营穿甲接受检阅。

老实说,他们这些人对于余人彦的感情是很复杂的。

要不是余人彦等一伙江湖草寇帮着小皇帝做事,鳌中堂也不会倒台,他们也就不会失去靠山,落罪被株连。

从这方面来说,余人彦应该是他们的仇人。

可就在他们官职被夺,家产被抄,全家老少都要发配流放之际,又是因为余人彦,他们才有了一个留在关内的机会。

这些人父祖辈死的时候,不少都在弥留之际抓着子孙的手,千叮咛,万嘱咐,无论如何都要留在关内的花花世界。

就算有一天汉人打回来了,大清亡了,那时候就算把自己变成汉人,也一定要留在关内。

因为余人彦,他们不用被发配。

从这一点看,余人彦无疑是他们的恩人。

这些人的想法,余人彦不知道。

看着眼前的五百将士,余人彦只知道,他现在很自豪,因为这是他的队伍。

虽然是才开张的队伍,却不是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而是五百名全副武装,打过仗的将士。

虽然不敢说每一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铁骑,但寻常的清军绿营遇上他们,就是数倍于这五百将士,也不过是被赶鸭子的命。

唯一美中不足的,这些人来源很复杂,是典型的杂瓣兵,相互之间只有基本的配合。

再多,就只能是奢望了。

临时管营的骁骑校躬身送来名册,余人彦接过一看,全营将官加兵士,共计五百一十三人。

这些人中满八旗一百五十七人,蒙八旗七十五人,其余的大半是汉军旗,小部分是丰台大营出身的将士。

纯满洲的队伍,康熙也凑不齐,只能从蒙八旗和汉八旗的鳌拜党羽中挑人凑数。

毕竟就算是律法再严格,也只能把依附在鳌拜麾下的军官当做鳌拜党羽。

至于寻常的小兵,要是他们都算鳌拜党羽的话,那整个大清十之八九都是鳌拜的党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