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赈灾(2)(2 / 2)

“大老爷……您不知道吗?乡里的饥荒已经闹了两三年了,地主家也早没了余粮舍粥了……城里的粥棚前人山人海,每天领粥的队伍排几条街;有军爷在秩序还好,军爷一走我们这些弱女子就被挤出了队伍。要是真能吃上口舍饭,街上也不会死那么多人……好些人不是饿死在去粥棚的路上,就是饿死在领舍粥的队伍上。还有就是……粥棚舍的粥太少……舍着舍着就没有了,抢都抢不到……”顾氏吞吞吐吐的说。

小女子顾氏跪地不起,让郭修平很为难。堂堂县衙留容年轻女子很容易授人以柄,再说他那点俸禄平常应付开支都捉襟见肘,更别说大灾之年多一张嘴吃饭。郭修平沉思良久后大手一挥说:“那你暂时就留在后衙,帮我们涮洗浆补,等度过了饥荒再寻个好人家嫁了……”得到应允的顾氏连连磕头后伏地抽泣。郭修平对张顺说:“推她出了这个门儿,她就真没有活路儿了……我们仨儿每天省一口,她就能活命!”

顾氏在后衙主动揽起了里外的一切日常活计,收拾的井井有条的后衙便多了几分烟火味。周世平在后衙里看到面带菜色倒也难掩俊俏的顾氏,悄悄的对郭修平说:“早晚有一天你会栽倒这菩萨心肠上!人言可畏啊!这样的事,不管是你真发了善心还是动了男人的那点心思,以后万不可再做!再说了,请神容易送神难,别让这小女子将来砸在你手里……”

郭修平就坡下驴:“你说的都在理儿——要是你不介意她的过往,现在就娶她做二房吧,也算是帮我一个忙!”四处征战的周世平已经成家,妻儿一直被安置在阜阳老家。如果不是赶上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灾荒年景,周千总娶个二房也是人之常情。反被郭修平将了一军的周千总,赶紧岔开话题跟郭知县商量赈灾的事情。

多年以后,当周世平无意间跟二夫人提起这件事的时候,顾氏才知道正是当年郭修平看似无意的玩笑话,却促成了一段姻缘。

郭修平想在城里增设粥棚每天多熬些粥,让城里的灾民尽可能都能吃上一口。乡里的情况已经糟糕到饥民易子互食的地步,逃荒的灾民一旦成群结队成流民,民变是早晚的事情,乡下也要尽快开始官赈舍粥。

“我常常在下面转悠,心里比你更清楚乡里灾民的状况。民变的事情你多虑了,大灾持续两三年了,老百姓要造反哪会等到现在?但凡有把力气能拿起棍子走到县城的人就不会在留在乡下等死,只要县城里的灾民不起来造反,就没人敢造反!不是我心肠冷硬,不跟你讲实情,现在再乡下舍粥棚已经晚了,——另外官仓的存粮还能在城里的粥棚放多久你比我更清楚……”周世平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郭修平的头上。

周世平说的没错,汾安官仓里存粮已经所剩无几,两个月后如果还没有赈粮运到汾安,郭修平只能带着百姓去逃荒要饭了!过了好大一会儿,郭修平一拳打在桌面上:“先顾眼前,不能眼看着的灾民都饿死!能保一个是一个,能撑一天是一天!我立马再上书陈情,上面不会真的见死不救,赈灾的粮食总该到了吧……”周世平长叹一口气:“主意你拿,事情我办!”

第二天,县城南北城门外又多了两处由绿营兵勇主持的官赈粥棚,不但添置了大锅还延长了放舍时间,引的老百姓潮水般的蜂拥而至。

城里城外的士绅和吃上舍饭的灾民围跪在县衙门口,磕头感谢“郭青天”的救命之恩。周世平对郭修平说:“老百姓的人心是秤砣,他们拿赈灾这杆秤,称出了你知县老爷的良心有几斤几两!”郭修平说:“良心这东西本不该拿出来过秤的,应该自己常摸摸,别让它丢了坏了!”

几天后知府衙门回复说陈情收到,赈灾银粮正在筹措中,一旦巡抚衙门的赈灾银粮一到,优先分发到汾安县,再等等……

还要等!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老百姓的命等的起吗?两年来郭修平的灾情陈诉都上报几十回了,巡衙和府衙既没有派人来核实,也没有一粒一文的赈灾粮款运到!郭修平把知府衙门的回书扔在地上仰天长叹:“县令破家知府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