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大明毒瘤(2 / 2)

为难的不只魏忠贤一个还有办案钦差刘若宰,更是被熊廷弼和毛文龙同时架到了火炉上烧烤。在山海关,熊廷弼差不多是揪着刘若宰的衣领咆哮,逼着刘若宰一定要查出毛文龙瞒报军情的罪行铁证在皮岛,毛文龙出示了自己五次派出使者求援的书信底稿和人证后,又掐着刘若宰的脖子威逼。要刘若宰一定要弹劾熊廷弼一个故意贻误军机,坐视朝鲜沦陷的罪名而刘若宰赶到宁远调查时,坐镇宁远的辽东巡抚却又喊起了撞天屈,赌咒誓说自己没有收到过一次毛文龙的求援信,另外宁远的监军胡良辅和宁前道御史李应荐也无可奈何的做证,证明他们确实没在宁远城中见过毛文龙的使者,更没见过什么求援信一当然了,宁远码头有没有收到求援信,胡良辅和李应荐就不敢保证了。</p>

身为张大少爷的拜把子兄弟之一,刘若宰当然也不是擅与之辈,为了调查事情真相,刘若宰深入军中,逐个盘问前段时间负责海面巡逻的明军士兵,向他们了解宁远究竟有没有收到毛文龙的求援书信,只可惜每一个士兵都赌咒誓,说自己从没见过毛文龙的半个信使,主耍负责海面巡逻和交通消息的辽东巡抚心腹孙仲寿和谢尚政也站出来做证。证明从正月初八朝鲜战事开始,一直到二月初四朝鲜沦陷,宁远都没有收到过一次来自皮岛的消息。历史上帮着辽东巡抚杀毛文龙的谢尚政还证明说。和皮岛失去联系后。我们两次派出使者到皮岛恢复联系,可是直到现在,两个,信使都是生死不知,生不见人,活不见尸钦差大人。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啊</p>

案子办到这个地步,就算张大少爷来了。只怕也未必查得出真相,更何况圆滑奸诈远在张大少爷之下的刘若宰眼看限期将近,刘若宰也只能把自己查到的结果上报朝廷,请朝廷做出决断,结果奏章送到朝廷上后,派出东厂密查也一无所获的魏忠贤同样无可奈何,只能忍气吞声的糊涂定性认定为毛文龙确实五次派出了信使求援,并无贻误军机之嫌,只是因为大海风浪变化。或者建奴海面阻截,这才导致了熊廷弼没有收到求援书信,所以熊廷弼也没有贻误军机之罪。处理结果则是毛文龙和熊廷弼以失职论处,双双官降一级。罚俸半年熊廷弼和毛文龙丢了朝鲜。定罪却如此之轻。文武百官当然不满。但很幸运的是,朝鲜国王李保又派密使悄悄送来一封国书,向大明朝廷说明了自己被迫投降的苦衷,也表明了自己身在奴营心在明的心迹。表示只要一有机会,朝鲜就会义无返顾的重新回到大明怀抱。有了这封国书,魏忠贤这才将朝廷舆论勉强压制下去,同时腾出手来。开始整治嫌疑最大的</p>

身为张大少爷的义父,魏忠贤的心狠手辣和手段卑劣可远在张大少爷之上。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魏忠贤借口辽东巡抚半年前的一道奏章上有两个,错别字,指示阉党御史出两弹劾辽东巡抚大不敬;同时怒不可遏的兵部尚书王永光也亲自上书,弹劾辽东巡抚涉嫌贪污军饷,吃空额喝兵血;还有张大少爷的另一个铁哥们高第也从家乡送来奏章,弹劾辽东巡抚利用高台堡马市之便。涉嫌资敌。另外还有不少阉党官员也在魏忠贤的授意下,弹劾了辽东巡抚一些不大不小的罪名。魏忠贤乘机作,建议明熹宗将辽东巡抚夺籍罢官,贬为庶人,同样对辽东巡抚不感冒的明熹宗当朝准奏,并且采纳王永光和张瑞图的举荐,任命和毛文龙关系不错的前任宁远道参议现任太仆寺少卿毕自肃为辽东巡抚。</p>

不得不承认。魏忠贤这一手确实有够卑鄙,在没有半点实证的情况下。仅凭一些官员的具保就直接罢免一个巡抚,这可是实打实的莫须有整人了,只是魏忠贤现在已经是权势熏天,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满朝文武都没有一个。反对。但魏忠贤并没有想到的是,他也太小看了一些辽东巡抚的能量,司礼监派去辽东宣旨的太监还没抵达山海关。辽东巡抚就已经收到了消息,并且在第一时间做好准备,抢先赶到山海关,跪在地上抱着熊廷弼的大腿痛哭流啼。</p>

恩师啊,朝廷这是在故意整学生啊。因为在到辽东上任前。辽东巡抚曾经向熊廷弼请教过平辽方略,所以在熊廷弼重回辽东担任督师之后,辽东巡抚也毫不脸红的与熊廷弼师生相称了,恩师。别人不了解学生,你还能不了解学生学生是吃过空额,可大明朝那一个带兵的文官武将没吃过说学生涉嫌资敌,他们有什么证据学生不小心写了两个错别字,又有什么要紧。辽东这么多官员,又有谁没有写过错别字九千岁和朝廷却以这些罪名罢免学生,学生不服啊</p>

恩师,学生不是一定想当这个官辽东巡抚哭得简直是死去活来,抽泣着说道:只是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就把学生罢官为民,学生不想背这个不白之冤啊恩师,你第三次来辽东也快两年了,学生都做了一些什么,难道恩师你没有看到朝廷不给辽东拔一两银子的军费。学生照样修起了锦州城。不给学生新式火枪,学生照样打下了海州城。光复了几百里的大明江山,就算没有功劳,也有一点苦劳吧恩师,朝廷这么对学生。你就忍心吗。</p>

还是那句话,脾气暴躁的人,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吃软不吃硬而熊廷弼就是那九个的其中之一看到门生在自己膝下哭得死去活来,又联想到门生与女婿在朝廷获得的截然不同的待遇,熊廷弼心一软。也就应了辽东巡抚的恳求,不仅上书朝廷为辽东巡抚做保,还给张大少爷去了一封家信,威逼张大少爷这个在朝廷里声望如日中天的得意女婿出面,为自己的得意门生做保一结果也是自然的,书信被快马送到宣大后,张大少爷顺手就带进了茅坑使用;具保奏书送到京城后,魏忠贤则是马上扔进了火炉里,并破口大骂道:熊老糊涂真是越老越糊涂如果不是看在咱家亲儿子的面子上,咱家还真想让你第三次从辽东滚蛋。</p>

熊督师确实是有点老糊涂了。前来转呈熊廷弼奏章的王永光也附和道:真不知道熊督师是怎么想的,他第三次出任辽东,两年下来付出无数心血,好不容易把建奴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要再坚持半年,光是饥荒就可以把建奴全部饿死结果却功亏一篑,熊督师竟然还没有看出到底是谁在中间搞鬼。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p>

老东西,他还不是沾了咱家亲儿子的光魏忠贤极为自傲的说道:建奴控制的土地上,粮食能涨到三十两一斗,关键还是咱家那个亲儿子横扫了科尔沁草原,把上百个勒鞋部落都给打怕了,不敢再卖粮食给建奴,断绝了建奴的粮食来源否则的话,就凭他上任之后打那几场小仗,能把建奴逼到这地步</p>

九千岁,卑职认为,熊督师第三次出任辽东督师后,还是有一些功劳的。王永光说了一句公道话。兵家有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熊督师之所以打的都是小仗,是因为建奴知道他能打仗,不肯来碰他的霉头,所以两年下来,熊督师才一直没有大的战绩,但反过来说,熊督师也在无形中为朝廷省下了许多军费,确保了山海关安然无恙。</p>

那咱家那个,亲儿子,战功又怎么这么显赫呢魏忠贤不屑的冷哼道。王永光苦笑,答道:九千岁,一般人谁敢和探花郎比咱们大明别的将军,都是能不打仗尽量不打仗,不愿拿自己的脑袋去冒险</p>

也就是探花郎了,勒朝联军刚惹到他,他就马上冲进草原,把无辜不无辜的勒靶部落打得落花流水。杀得草原血流成河,战功能不显赫么关键还是咱家的亲儿子有本事啊魏忠贤沾沾自喜的说道:要不是陕西那边的贼乱越闹越大,离不开猴崽子镇守,咱家早就把猴崽子派到辽东去收拾建奴了</p>

王永光一笑。正要再拍几句马屁哄魏忠贤高兴,门外却奔来一个太监,向王永光说道:王堂官,你的副手袁侍郎来了,说是有辽东的军情急报。还说事关重大。请你立即呈现给九千岁老祖宗</p>

辽东的军情急报魏忠贤和王永光同时跳了起来。魏忠贤吼道:快,叫袁可立进来,直接向咱家奏报</p>

小太监急忙领命而去,片刻后,兵部侍郎袁可立就被领进了魏忠贤的后厅中,才一进门。袁可立就神色慌张的说道:九千岁,王堂官,大事不好,宁远军队哗变新任辽东巡抚毕自肃被乱军绑架,不堪受辱,已经自杀身亡了未完待续</p>

ha123中文網ha123.更新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