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这不好!(2 / 2)

香港从1949开始 古龙岗 10754 字 2019-09-21

“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特点,我没说民主集中错了。我说的是苏联的过度集中,‘过度’!”张力道:“苏联刚刚建立的时候,正值一战后期,为了粉碎各国扼杀他们的苏维埃政权的企图,在英、法

、美、日等协约国拒不承认苏维埃政权的情况下,列宁提出与德国单独媾和,结果,他的提出议在提出之初就被苏共党内的大多数人给否决了。后来,苏共中央虽然正式表决通过了列宁的建议,可当时

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布哈林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并在苏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强烈表达了自己的这种主张,对列宁提出了反对。结果列宁说:‘在单独媾和中题上同中央意见有严重分歧的同志,严厉

责备中央……这是十分自然的。这是党员极正当的要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很佩服列宁,他为他亲自制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做了最好的典范。……可是,到了斯大林时期呢?”

“在其执政初期,苏共的民主集中制以及有关的监督制度都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党内不同意见也可以展开争论,甚至可以在报纸上公开批评斯大林。我听说苏共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斯大林往往先是一

言不,而是认真听取了每一位同志言之后,才最后言,并经过会议表决做出决定。”

“可是,到了1934年苏共**以后,斯大林在党内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在许多事情上,开始过份自信,甚至是独断专行。据我所知,1934年往后,苏联已经很难找到经过政治局委员表决通过的决议,其中大多数都是先由斯大林口述,再由秘书记录而成的。有的文件还特别注明:‘未征求意见’!呵呵,‘未征求意见’,这样的备注居然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一个国家最高级别的文件里面。这还不算,同时,苏共还对他们的监察委员会的职能做了新的调整,使之只能检查下级组织的活动,监督反对派的活动和有不同意见的党员,却根本无法监督同级党组织的领导机构及其成员!”

“如今斯大林已经去世,就像他自己说过的那样,‘肯定会有人在他死后,往他的坟墓上扔满垃圾”!我不想这么做,所以就不去讨论他的对与错……可是,我必须指出,苏共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权阶级。并不是说这个特权阶级在法律上享受多少特权,而是要说,这个阶级已经脱离了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利是可怕的,因为没有监督的权利就几乎是绝对的权利。而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这一

点无论是在资本主义世界还是社会主义世界都一样。所以,我可以断言,苏联很难获得连续的展,就算是还能获得一次或者两次的辉煌,可长久下去,他们终将衰败,甚至再过几十年,许多人还会对

苏联**充满敌视……”

“讲得好!”

啪啪啪……张力话音刚落,访问团座,麦克阿瑟老头儿率先就鼓起掌来,甚至还很高兴地给了张力一个赞赏的眼神儿……他当然高兴。当着当今世界第二号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去指责第一大

的社会主义国家难以长久,而且这两个国家目前的关系还挺好……这才是一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资本家应该做的事嘛。

“这老头儿真他m没礼貌!”霍巴特.盖伊,还有辛克莱、里德等人相互看了一眼,暗暗鄙视了一番五星上将先生。这种场合,说了什么都没必要鼓掌吧?也不看看在场的都是什么人!

“张先生的担心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谭震林看了张力一眼,“我们同样施行的是民主集中制,但我们的政治局和人大常委会都不会出现你说的那种现象!”

“斯大林是一个伟人,很了不起,这一点无可否认。可正因为他很了不起,所以,他自信过头,以为自己一个人就能代表全苏联人民的意志……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对反对者一律打倒,哪怕对

方只是在言论上反对,并没有什么不符合国家利益的行为,他也不容许!打倒,流放,甚至是迫害至死……可他忘记了一件事,反对不是罪名。不容许反对,这才是对他所信仰的社会主义的最大否定!”

“……说的好。”

啪啪啪!……这回鼓掌的是周恩来。

“恩来啊,你这一鼓掌,问题可就大喽。美国人肯定会把这一段儿放到电视上,让苏联人看个清清楚楚!”

中南海。

听着周恩来转述完在钓鱼台接见美国访问团的经过,**捋了捋自己的头,苦笑起来。

“是啊,你就不怕苏联人骂咱们忘恩负义?说人家斯大林同志才刚刚逝世,咱们就翻脸不认人,开始追究他的错误喽?”朱德也是笑道。

“我哪里是在为他指出了斯大林同志的错误鼓掌?我是在为那位张力先生鼓掌啊!”周恩来摇头叹息了一声,想了一下,又苦笑了起来:“你们想想,从叶剑英派人到达香港跟他接触开始,连续几年,

他总是不停地向我们提出警告,让我们不要陷入先前的那种自相迫害的境地,一个机会都不放过,不论是谈什么,都要绕到这个方面来……现在又当着美国人的面向我们提出来,我对他的这种恒心和毅

力,还有苦心,实在感佩不已哦!”

“哈哈哈,你还说,明明他就是在说我,担心我变得跟斯大林一个样儿,听不进反对的意见,甚至是不容许别人反对我……这个我从一开始就知道。”**笑道。

“那等你们见了面,就给他一个定心丸吃嘛。”朱德笑道。

“我看难呶。”**连连摇头,“如果是以前,我倒是真觉得自己能够说服他,让他相信我们。可是,老总,你和恩来现在还是都要受到他的警告,我对自己已经没有信心喽!”

“呵呵,真是天大的奇迹,居然连**都没有信心喽……”朱德大笑。

“确实是奇迹啊。能让主席都没有信心,我们被人警告也就不觉得冤枉了。”周恩来也是笑道。

“好啦好啦,就不要取笑我啦。”**苦笑着摆了摆手,“恩来啊,你对这一次的美国访问团有什么看法,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吗?”

“问题应该不大。”周恩来显得很轻松,“不仅是我们想要美国人了解我们,美国人自己也很想了解我们呐……称王称霸了这么多年,突然被打了一棒子,他们现在很好奇啊。”

“战俘已经运到了吗?”**又问道。

“已经运来喽。个个都是身剽体壮……美国人保证挑不出什么刺儿。”朱德道。

“那就好。我们的战俘政策执行的这么好,美国政府要是再搞什么鬼,我看他们怎么向他们的老百姓交待!”**冷哼道。

“那克农同志准备的怎么样了?”周恩来又问道:“跟蒋介石的谈判肯定是不能让外界知道的,虽然会给老蒋和美国之间造成裂痕,但也不利于我们的名誉,影响我们跟其他国家打交道……”

“这个你放心,已经拿到证据,并且已经送到了上海。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了,不会让你这个外交部长难办的!”**道。

“那就好了。我可是一直都吊着一颗心呐,生怕出现了意外……”周恩来叹道。

“我们也是啊。”**叹了口气,“十多万人啊,如果不能都营救回来,我们怎么对得起他们?”

“还有那孙良臣那件事,也还要给张力一个交待……查得怎么样喽?”朱德问道。

“差不多了!”**的眼神变得有些阴郁起来:“根据调查,起因极有可能是当时晋绥边区临参会的副议长,刘少白!”

“刘少白?”

“就是参予营救过刘澜涛、安子文、薄一波等同志的那位开明绅士?”周恩来问道。

“就是他!”**深吸了一口气,“1946年,他在延安参加解放区人代会的筹备工作,我还请他们参加过座谈,刘少白那时候已经是**员了,我对他说‘你是**员,回去把你家多余的土地献

给农民,起个带头作用’……刘少白答应之后,回到家就把自己的几百亩土地和一所院子捐献给了边区政府,还动员了他的弟弟刘象坤一起。……可是,在之后传达晋绥分局召开的土改经验会议上,康生、陈伯达却指名道姓,批评刘少白献房献地是假开明,是化形地主份……”“乱弹琴!”朱德登时大怒,“献房献地是假开明,那怎么样才是真开明?”

“孙良臣当时也是这么问的。所以,就被人打了小报告,说他为地主份子鸣冤叫屈!就这样,被无端处死了!”对朱德的态度,**并没有感到不适,哪怕陈伯达是他的秘书,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简直就是草菅人命!地主就一定是坏人吗?地主出身又怎么样,有了冤屈就不能申了?”朱德叫道。

“我们也有责任啊。”周恩来道:“我们的许多同志都以为,**就是把所有的地主阶级和资本家打倒……孙良臣事件也并不是偶然现象,这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应该警醒啊!”

“也难怪人家天天都要警告我们,简直就是不厌其烦,这显然是有原因的。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年,可这样下去确实很容易出问题。工作偏离了轨道啊!”朱德叹道。

“这话没有没错。给我的报告里面,还提了一条,说那些打小报告的人,安排给孙良臣的除了为地主份子鸣冤叫屈,还有另外一个罪名,就是反对康生!这个问题很严重,……领导人就不会有错了?如果反对领导就是有罪的话,以后谁还敢反对?我们岂一是真的像人家说的那样,成了一言堂了吗?这不好,很不好哇!”**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