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出 弃文从武(过渡)(2 / 2)

明流 伏白 3157 字 2019-09-21

静,满殿皆寂。诸大臣们集体愕然。他们不明白啊,徐再生为何突然把话题转到这上面?山东?小小兵乱,内阁兵部早有定议,他要做什么?玩什么花招?

而龙椅上的朱由检却明白徐再生的用意。早在祈雨之前,他就说过,成,不可阻其来去之自由。他这是要离开朝堂啊!他是对朕失望了啊!

“为人子孙,若使宗庙毁辱。为人父母,使其比屋死亡,此岂明君所能忍者乎?朕登基以来,莫不以天下万民为念。然天道苍苍,喜怒无常。此非朕之幽昧不明,实乃有心而无力哉。卿……真欲离朕而去,视天下百姓连旱流离而无睹吗?”朱由检一时情绪,竟然语含哽咽,听得一干重臣,更是默默无语。

徐再生付出如此多的辛劳,当然不会放弃。然而,留在京都,绝非上策。那样不但会束缚住他的拳脚,而且很容易陷入权争的漩涡之中,疲惫竭力。他不认为他的心眼比谁精明,可以斗得过这些官精。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没有时间去争斗了!

当他跪在刑台上时,他就切身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必须要手握权利,实实在在的权利。要在这明末乱世,大刀阔斧有所作为,也必须要有权利,别人深深忌惮的权利。自己的脑袋,永远不能再悬系在他人之手。

“陛下,祈雨之事,乃顺天而为,不可再三扭转天意。为人主者,但明修政治,强兵练武,自保宗庙无忧,天下顺平。”徐再生似乎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道,“山河四乱,江湖纷扰。北有后金寇边,西有陕甘流寇。去岁山东乱兵已起,三围京师,成孤子之态,绝不能令其成势。”

有明一朝,文官的地位始终高于武职。所以徐再生弃礼部员外郎不任,而自请领兵之举,令在场的诸臣大惑不解。然疑惑归疑惑,非我同党,必群起而压之。

兵科给事中薛国观站出,奏道,“陛下,山东虽乱,实乃疥癣之疾,可派人招抚而定,无足惧也。祈雨使大人一心为国,忠心可鉴。可令起领兵,迁往辽东与陕甘,召天神相助,荡清贼酋,定建不世之功!”

徐再生心中暗笑,借刀杀人,此招毒啊。自己可没得罪过你们,为啥穷追猛打呢?当下毫不妥协地道,“薛大人若可招抚计,愿亲自一往否?”

“这……”

“山东乱兵,多乃东江旧兵精锐,善于恶战。”徐再生不等薛国观深思,就断声道,“且山东一方临海,如不能一举剿之,乱匪窜入海中,则更损耗糜晌。况彼若倒投后金,必为我大明后患。此臣所以请愿,往为陛下定乱之计因。臣请领兵五千,半年肃清山东兵乱。”

“哦?半年内定山东?”朱由检心中大动。他之所以对平乱犹豫不决,就是害怕山东变成陕甘,平而又抚,抚而又乱。如果真能半年而定,那么……。

“陛下,败,虽体解,吾犹未悔!”

“好,朕允卿之所请。愿卿力克山东而返,助朕定山东,安陕甘乱民,平辽东建不世之功,重振我大明国威!”朱由检虽然有些疑虑,但他还是愿意相信徐再生,愿意相信这个连他也会感到有些不安的年轻人。

“皇上!”虽然不明白徐再生的动机,但此刻,温体仁绝对不敢小觑他的影响力。这样的人,急欲掌兵,必有所图。当下站出谏道,“兵者大事,关乎国之存亡,不可随意而用之。再者,凡发兵,必耗晌甚巨,国库日虚,委无力承担用度。况闻道先后,术业专攻。徐奉祀乃我大明仙隐,万不能阽危处身险地。”

朱由检闻听此言,大觉有理,于是又左右为难起来。

徐再生早料到会有反对的声音,当下毫不停缓,立即慷慨激昂道,“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陛下,臣为陛下分忧,定当竭尽全力。臣深知国库窘微,所以吾意自筹粮草义勇,不耗国库一粮一晌。”

“好,好一句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诏,授太常寺奉祀徐再生为平鲁将军,署都指挥佥事。准其自筹粮草义勇,节制山东军马,听尔便宜行事。”

(前日闹地震,折腾一夜,导致昨日精神恍惚。这章为过渡章节,昨天写的实在不满,今日重修,虽然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我尽力了,大家包涵另外,如果哪日朋友们在电视上看到合肥大地震,而我又断更,那不好意思,请不要催更,哈哈)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