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代理人战争(中)(2 / 2)

先发制人的玻利维亚军队在战争初期掌握了战场主动权,而巴拉圭军队经过全国总动员后,兵力从5000人迅速扩充到6万人,其中约有2万人接受过德**官的正规训练,余下的士兵也大多接受过预备役训练。士气高昂的巴军主力部队在埃斯蒂加里维亚将军的率领下开赴前线,而在大部队抵达之前,驻扎在查科地区的巴拉圭边防军趁玻利维亚军队立足未稳,果断采取反击行动。这次由德国陆军上校冯-布隆贝格筹划的作战总共只投入了1600多名巴拉圭士兵和18‘门’野战炮,没有装甲战车和重型火炮,就连用于侦察的骑兵也少得可怜,但他们得到了驻扎在迪亚斯将军堡的德国特遣航空队支援,德军最为擅长的空地协同战术首次在南美大陆显现威力。</p>

夺取皮蒂安图塔要塞的玻利维亚军队,以为巴拉圭军队至少要在半个月后才会到来,因而在心理上疏于防备,对反复前来侦察的敌方飞机也只是驱逐了事。在一个下着漂泊大雨的午后,一路急行军的巴拉圭边防部队在短促的炮火掩护下发起突袭,两个冲锋就拿下了这座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军事要塞,巴拉圭军队伤亡不足百人,而玻利维亚军队阵亡44人,被俘者达到了570人。</p>

不仅玻利维亚人,就连美英派出的军事观察员也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失利给惊呆了。根据溃逃的玻利维亚士兵描述,他们还以为是德国派出军队直接参战,在没有得到直接证据的情况下,美英通过舆论对德国政fu施压,结果遭到了德国的官方斥责——德国人保证,除了极少数以个人身份接受巴拉圭政fu雇佣的军事教官之外,在巴拉圭乃至查科地区并没有德国的一兵一卒。</p>

在威廉二世统治时期,德国人的保证从来是缺乏效力的,这一次也不例外。除开那些直接参与军事行动的德**官不说,巴拉圭唯一的战车营有近半数乘员是德国的现役军人,而巴拉圭空军基本是靠德国特遣航空队支撑。</p>

谎言总会有被戳穿的那一天,但是德国高层对此并不非常担心,因为他们得到可靠情报,美英两国也向玻利维亚军队派遣了不少援助人员,相当一部分人也都是正经的现役军人。没能在法国“练兵”的美英军队,俨然把查科战争当做了一次不错的练手机会。9月末的一天,从德国空军第4战斗机联队‘抽’调加入特遣航空队的赫尔曼-戈林上尉和赫尔穆特-格贝尔少尉照例驾驶他们的“信天翁”在北查科地区执行侦察巡逻任务。飞行途中,他们发现有三架有着奇特双机身、三尾翼造型的卡普罗尼轰炸机越过查科峡谷,朝着皮蒂安图塔要塞的方向飞去。卡普罗尼是意大利的飞机制造公司,研发生产轰炸机的历史比英国和德国都早,大战期间投产的卡普罗尼ca-32型双翼三发轰炸机就以航程远、载弹量大而闻名。大战结束后,经过对英国汉德利-佩季和意大利卡普罗尼的反复比较,美国海军航空队决定采购汉德利-佩季v/1500型作为远程侦察和轰炸机型,美国陆军航空队则对卡普罗尼亲睐有加,他们购买了一批ca-32,后来又订购了改进型的ca-33。到了20年代中期,这些木架‘蒙’皮结构的轰炸机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了,美国人将它们转入预备部队,接着又将它们转让给了玻利维亚空军。跟卡普罗尼ca-32和ca-33一样,德国的信天翁战斗机也是上一场大战的产物,但跟在东线大显身手的卡普罗尼轰炸机不同,信天翁的辉煌出现在西线——英法军队战时损失的四百多架飞机,至少有两百架是被德军装备的信天翁战斗机所击落,而从1913年到1927年,德国的阿尔巴特罗斯飞机制造厂总共生产了9000多架各种型号的信天翁,早期的信天翁d型和20年代的信天翁h型皆是非常成功的型号。戈林上尉和格贝尔少尉此时驾驶的便是最富盛名的信天翁d型,它已在德**队服役了13年之久,虽然逐渐退出了空军一线部队,但依然称得上是宝刀不老。185马力的梅赛德斯发动机为它提供了近200公里的最高时速,流线形的木质机身在中弹后有着较好的生存能力,而且飞机易于‘操’控,经过结构加强的改进型号有着良好的机动‘性’能,两‘挺’7点92毫米机枪的火力配置在20年代中后期也还算凑合,要知道英国新一代的“斗牛犬”战斗机所采用的依然是两‘挺’7点7毫米口径的航空机枪。--31684dsuaahhh8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