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柳暗花明(2 / 2)

正当犹太复国主义者一筹莫展之时,国联执委会无视阿拉伯王国的反对,做出了向西巴勒斯坦派遣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这一决议使得困顿中的犹太人如蒙大赦,更让他们喜出望外的是,仅仅二十个小时之后,一支在地中海执勤的德国分舰队就率先开抵巴勒斯坦西海岸。5名国联观察员在14o名全副武装的德国6战兵护送下登上了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但这伙人没有直接闯入犹太武装和阿拉伯王国政府军对峙的风暴中心,而是前往特拉维夫以北的哈代拉镇察看了战场遗迹,似乎对以民兵为主的犹太武装遏制住大股叙军正规部队充满好奇。与此同时,从航母上起飞的德国战机不断从特拉维夫周边盘旋——尽管德皇小威廉治下的德意志对犹太人素无好感,可这些机翼上有着醒目铁十字徽标的战机还是让特拉维夫的紧张局势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和。</p>

德国人决定出手,一直对中东资源垂涎万分的意大利人依旧不甘落后。他们的战舰从塔兰托港启程,紧跟着德国人的脚步加入到这场政治舆论意义远大于军事的维和行动中来。所不同的是,在犹太方面的盛邀款待下,意大利人直接把战舰开进了特拉维夫港,并派出一支由2oo名6战兵组成的维和部队入驻城区。意大利观察员在城区趾高气昂地外出巡游,并在犹太人的带领下察看了他们跟阿拉伯王国政府军对峙的现场,还大张旗鼓地跟阿拉伯政府军的指挥官进行了交谈。意大利人的出现让阿拉伯人恼火却又无奈,他们担心遭到国联制裁,唯恐特拉维夫像耶路撒冷一样变成维和部队代管之地,因而很快解除了对特拉维夫的全面封锁,并令部队后撤了一段距离,但近卫炮兵师的重炮依然可以随时轰击特拉维夫,巴勒斯坦犹太人与阿拉伯王国之间的危机并未真正解除。</p>

数日之后,新联合王国代表在国联理事国会议上提出了巴勒斯坦地区实行自治的提案。在双边谈判桌扯皮无果的情况下,以区域自治的方式制造一个缓冲区确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而包括德国在内,所有国联理事国的政要官员都受到了犹太财阀的游说,尤其在叙利亚入侵巴勒斯坦事件深度酵后,巴勒斯坦犹太人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同情,此次全体理事国均对新联合王国的提案投出了赞成票。尽管巴勒斯坦的命运还留待三个多月后的国联大会最终裁定,其自治方案的通过已基本成为定局。</p>

至此,犹太人的艰苦斗争终于是冬去春来,巴勒斯坦地区的自治使得他们离独立建国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但前路依然布满荆棘,而且已经走到了无法回头的阶段。要知道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还不到三分之一,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扮演的角色远不足以让他们在公正的选举中成为自治政府的领导阶层,而即便通过某些特殊手段执掌了政权,犹太复国主义者也还面临着如何管理好巴勒斯坦地区众多阿拉伯部落和地主势力这样严峻的问题。</p>

接下来四个星期的军事观察期,国联观察员最终得出了有利于犹太人的观察结论:经过近7o年的生活和展,犹太人已经在这里生根芽,他们是属于这个地区的一部分,而在阿拉伯王国管制无力、武装暴徒横行的情况下,犹太人组织民兵武装是捍卫居民合法利益、维持地区稳定的举动,阿拉伯王国不应粗暴地将其定义为非法武装。</p>

国联的观察结论无疑让阿拉伯王国政府军失去了强行解散犹太民兵的理由,而在犹太财阀和富商们的积极奔走下,阿拉伯王国上层一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也向统治者进言,劝说其顺应国联理事会的决议,将巴勒斯坦划为自治地区。另一方面,同样在犹太名流的努力下,参与耶路撒冷维和行动的欧洲国家最终做出了既不增兵也不撤兵的决定,派驻耶路撒冷的国联维和部队继续维持现有规模,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巴勒斯坦地区则通过派遣军事观察员和调查员的方式,帮助当地居民维持区域秩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