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到位(2 / 2)

对于这些装配工人,汪正国还是比较看好的,相对于镜片生产线只需要按照要求一步一步操作机器的简单工作而言,干装配永远是更加考验个人技术的活,即便现在采用流水线装配,这依旧是整个生产过程中,对工人技术要求最高的环节,后续这些人只要不出大问题,实际都能留下来。

光学工业和传统的机械生产工业一样,不仅对材料、零部件生产有要求,在装配方面也同样都是要求精益求精,甚至光学在这方面还要更加苛刻一些,大部分光学设备都是手工组装,这是短时间之内没办法用机器替代的。

负责管理装配现场事物,还是由德高望重的老张撑起来,秉承着传统师徒模式,虽然这些都只是初级学徒,但老张依旧以徒弟标准来要求这些年轻人,因为他要从这些人里面筛选出适合做正式徒弟的人才,以后才好培养成技术更加全面、能力更突出的人才。

当然,他本人现在也把持着总装线最后一道关口,老张需要负责质检眼镜的装配质量,一旦哪一个环节出问题,他才能第一时间控制生产问题,并迅速解决,这是现在最不放心的地方,暂时还没有人能代替他的工作。

走进来的汪正国大致看了生产现场,这也算是相当的井然有序了,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就能做到这样,确实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成绩,这才坐下来同老张聊上几句,算是体查生产现场。

看到老张接手刚完成装配的一副蛤蟆镜,首先检查装配过程中有没有对镜片造成划痕,之后再试一试装配过程中有没有松动、镜框和镜片之间有没有保证在要求的公差范围内,最后还亲自带上感觉之后,觉得确实没问题,才递给新来的学徒做清理、包装。

“现在的情况已经算大致理清,你这边第一批学徒应该也能搞明白生产细节了,而新的学徒也已经到到位,再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我这边协调处理的问题没有?”

开场先问一问现在存在的问题,这就和新闻快播里面国家领导人深访民情的时候,第一时间要问:你们有没有什么困难啊,政府的服务有没有到位云云,其实两者都是一样的效果。

后者有一定的作秀嫌疑,但是前者绝对真心实意,汪正国现在确实需要问一问装配车间这边是否存在问题,毕竟这关系到蛤蟆镜的总产量问题,这边要是提不起来,自然就成了制约产量的关键。

之前透光厂生产镜片的时候,在不熟悉生产的情况下,每天产量都是六百张镜片往上,这将足以供应三百副蛤蟆镜的装配所需。而现在就算加上新招的学徒,以后每天的产量可能也就一百副左右,就算大家全部手艺熟稔,其实也就一百二的位置顶天,这已经是现在总装工人数量受限制情况下的生产效率极致。

所以,汪正国需要仔细了解现在总装生产的情况,有问题他就立刻解决,坚决不能影响总装产量的提高,当然更不能影响老张带学徒的速度,只有这一批学徒赶快独立生产,才能开始培养下一批,争取早日让装配车间的生产能力跟上镜片车间的生产速度。<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