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区别(2 / 2)

看到两款机型已经有了区别,汪正国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至少这已经证明老爹并不是泄密,而是根据对方的需求做出最优方案。

再看南非方面,他们和汪正国所关注的重点就不一样,对于图纸上机翼设计,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中规中矩,确实符合多用途需求,绝对算国际主流设计,倒是鸭翼安装位置让人更感兴趣。

“中距离耦合方案?神来之笔,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它的存在必定使得机动能力得到巨大提升,确实很适合我们的现实需求。”

中距离耦合的作用不言而喻,说它是为空战而设计则完全没问题,保证拉涡要求的情况下,同时还能保证战机配平需求,还能为机动能力做出贡献。

关于这一点,至少在理论上是没问题的,但八十年代国际上却并没有采用这种设计,所以一般人都会忽略,也就是老汪同志这种对鸭式气动研究多年的设计师,只有他才会有把握将中距离耦合的优缺点都掌握。

而对于中距离耦合,在共和国做出了十号工程(新歼)之后,很快就有以色列也提出当时已经下马的狮式战斗机先进空优型号,同样采用中距离耦合、代大推力涡扇,只可惜这所谓的先进空优狮式更短命,仅仅是存在于图纸而已。

将笔潇洒地扔在图纸上:“没错,我喷原先按照斯贝推力数据,设计一款紧凑的中轻型战斗机,在动力足够的情况下,就算采用近距离耦合也能够保证空战需求,但现在不行,动力不够,我们只能气动来补,那就调整为中距离耦合。”

不管那种鸭翼方案,老汪都已经是烂熟于心,根据现实的要求进行取舍,他可以轻易拿出最优方案,而且针对目前的动力系统,老汪还另外要做一项取舍,但这种取舍对他来说,也不好拿主意。

于是乎,也不妨将两种方案都提出来:“进气道方面,如果仅仅只是要求中低空亚音速,且最大飞行速度不超过16马赫,我个人更加建议采用简单、轻便的皮托管进气道。当然,二维超音速矩形进气道也是一个选择,但它相对就要重一些。”

对于斯贝发动机而言,本来推力就不够大,加上这次方案在气动设计上直接采用了挂载能力更强,但是阻力也更大的翼型,由此就能猜出南非方案不可能飞出太高的马赫数。

既然不可能达到高马赫数,那么超音速进气道的优势就将荡然无存,基于这些考虑,皮托管设计方案就更显得合情合理。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正如之前说的那样,改进升级之后的幻影3最多只能服役到2000年之前,在这段时间之内的截击任务确实不用担心,但是若是2000之后的幻影3退役,截击任务又如何考虑?

这种问题就要涉及到南非的整体军备发展计划,并非是老汪现在所能够知道,这才将两种方案都提出来,随便对方选择都行。

“谢谢,汪总师您提出的方案确实很有启发,我马上回南非向当局报告,到底如何选择,就看高层意思,但我个人觉得,可能您所支持的皮托管进气道赢面更大,毕竟未来我们需要改装更好的发动机时,也必然会对进气道重新匹配、设计,那时候根据需要再从新设计就行。”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