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问题(2 / 2)

往图纸上凑过去,略微一看,也就大致明白这东西是个什么设计,比起幻影4000继承自幻影2000的下单翼设计来说,自南非方案改进而来的多用途重战,似乎看起来要顺眼好多。

由于南非方案是机腹进气的翼身融合设计,这种情况下做放大改进,自然还是机腹进气方案靠谱一些,但某人明显在进气道设计上,还可以看到些米格29的套路。

同样是机腹进气的双发设计,台风选择了左右进气道合并于机腹下方的方案,而米格29、苏27这些苏系飞机则选择了进气道分离,拉大左右发动机间距,从而形成中央升力体。

很显然,屠正星设计的南非双大推重战是走了发动机宽间距的苏系路线,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不少,可以有更好的升力系数,更多的挂点,左右发动机之间互不干扰等优势。

但发动机间距被拉宽,最大明显的问题自然就是飞机横滚能力下降,并且间距要是太宽,还会导致垂尾设计复杂化,宽间距的重型战斗机大都采用双垂尾设计,这又和单发单垂尾的南非方案有了更大、更多的变化。

反正在汪正国看来,这款所谓南非方案放大方案和单发方案差距已经很大,所能够通用的相似技术,恐怕也没多少了。

不需要汪正国站出来,老汪同志就首先摇摇头,倒不是他觉得这飞机的设计有问题。

“这方案要实现起来,恐怕并不容易,南非这边有钱,但也无法支持一款重型战斗机的研发、采购、维护,至于国内,连歼轰七都已经彻底下马了,这种双大推的设计恐怕更难有市场。”

幻影4000战斗机早在80年就在巴黎航展公开展示,获得了包括法国国防委员会50架的采购意向,再加上沙特、伊拉克当时的看好,本来这是大有前途的项目。

但现在的时间都已经到了85年的年底,除了五年前的巴黎航展上惊鸿一撇之外,之后幻影4000就因为各种原因,不仅国内的订单没了,外销订单也因为各种原因而丢掉,最终项目被迫放弃。

要说幻影4000的技术不够好?

恐怕这也不见得,采用鸭式气动设计方案,再加上双发设计,再加上当年航展上吊打一堆三代机的小半径转弯机动,虽然因为是巴黎航展主场的原因,免不了会有些水分,但多少还是有些亮点。

连幻影4000都折戟成沙,现在还想要重新来一波相同的套路,而双大推南非方案的启动用户甚至更少,这是真的很难有出路。

看着图纸上的双大推力鸭式气动方案,汪正国似乎看到了上位面局座用来忽悠广大吃瓜群众的歼十双发大改方案,这完全可以对上号嘛。

“这种双大推多用途歼轰机确实很难在国内发展下去,如果就按照这方案来走,它的造价实在是太高了,海空军要的只是一款大航程、大载弹量的超音速导弹载机,你给它弄再多的无关技术上去,只要不是急需,人家都不买账。”

紧接着,汪正国也想到个之前得到的消息,倒也不妨拉出来摆谈摆谈。

“当然,青城大推力军用涡扇的性能摆在那里,我们和罗罗公司联合研制,实际它在技术上已经无限接近三代大推,远超53、老斯贝这些货色,在来之前我听罗罗那边传回来的消息,好像达索方面正在考察青城发动机,据说准备装上幻影4000去中东骗银子。”

给幻影4000换上性能更好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之后,这家伙到底又能够爆出多大的能量,就连汪正国一时间都不好说,至于为什么这两家会搅合到一起。

呵呵,反正全世界的飞机制造业就这么大一个圈子,罗罗的斯贝项目部启动一款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研制,而且还是斯贝项目部快要揭不开锅的时候。

现在幻影4000战斗机要来试试新发动机,英法之间再次联合起来,在八十年代这个欧洲战斗机产品空白期间取骗外销市场订单,这简直不要太正常,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事,英法两个天敌之间联合起来也是什么多稀罕的事。

“青城不是你们同罗罗合作研制的发动机吗,怎么还能再拿去同法国合作,这说出去恐怕也不太好吧,法国人又没出一分钱,这英国人还真是一女嫁二夫不成?”

骤然听到这话,汪正国首先是笑了,这事儿要说起来,西南动力机械公司还真说不了什么,毕竟这发动机的研制终归是罗罗公司挑大梁,技术掌握在人家的手头,你哪还能多说什么。

无奈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我们可以把技术研制出来之后转手给南非,人家罗罗自然也可以使用并盈利,而且我们现在还是技术上有求于人,处于弱势地位,哪还能要求那么多。”

汪正国倒是看的很开,幻影4000去面对已经开始立项研制的欧洲双风,这终归还是迟了一步,既然本国的市场都拿不到,那国外市场就更难了,特别是这种双大推重型机。

纵然达索现在又再次启动了幻影4000项目,但汪正国实在是不怎么看好这家伙,即便是有了青城这种大推力涡扇也一样,最终都逃不过悲剧命运。

“你这一说,那倒也有道理,我们目前在发动机技术上还依赖于罗罗的斯贝项目部,一时半会儿也不能撕破脸皮,只要项目能够按时开发完成,我们这次就算是最大的成功了。”

老汪同志显然要看的开一些,对他而言,现在只要能够保证自己的南非方案有发动机可供使用就行,再多的,他也管不了。

“对了,你这次来南非,回去的时候顺便可以把下半年交流资料带回所里,现在正是南非这边的原型机制造关键时刻,虽然也面临各种硬件问题,但我们预计在明年还是能够下线。”

86年制造出第一架原型机,这速度还算是相对可以,就怕很多方面会因为硬件设备的原因,最终导致测试资料不足,这样一来,原型机出问题的几率搞不好要大了很多。<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