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原因(2 / 2)

终于,汪正国找到了一点儿有用的信息,这峨眉半导体居然在逐渐往多晶硅光伏产业靠拢,这要是继续做下去,未来遇到共和国那次惨烈的光伏产业严冬时,恐怕.....

或许上位面峨眉半导体就是因为单晶硅产业没有订单,最终才不得以全面转向多晶硅光伏产业,从此一路顺风顺水地走下去。

然后是直到共和国光伏产业大爆发,国企、民企一窝蜂涌进,在经历吊打了欧美的巅峰时期之后,欧美双反调查直接让共和国光伏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状态,以那时候峨眉半导体的国企体制,显然是竞争不过国内一众民企,从而没落、破产。

这还是真一个悲伤的故事,汪正国觉得他这次十有八九是猜中了结局,这又如何不让人唏嘘呢?

“你们还做多晶硅项目,真是涉猎广泛,那东西目前的产业前景比起砷化镓也好不了多少,你们难道就这么笃定,真要往里面投资,不再另外考虑一下?”

“还考虑什么,涉及多晶硅领域,是因为我们看中了光伏发电产业前景,这一块目前在国际上都还是刚开始,有信心在光伏产业站稳脚跟,我们与蜀大共同承担的“非晶阳光电池研制”项目已经开发完成,正在交由省科委那边组织专家鉴定。”

说到这里的时候,看来这家单位在上位面八成就是倒在那次产业大地震中,汪正国明显能感觉到对方打心底里面的坚定,这个可弄不得假。

其实想想也对,八十年代就一眼相中太阳能光伏产业,并且在单位所属专业研究所科研体系以外,还联合蜀大这类高校科研力量联合组织科研课题攻关,并且还拿出了技术成果,如果不是汪正国知道后世那场光伏大地震,现在谁都不会认为峨眉半导体的路线有问题。

说一句公道话,峨眉半导体绝对是共和国光伏产业开拓者,要不是2000年之后民企一窝蜂涌入、各种无序竞争,恐怕这峨眉半导体还真有可能成为国内光伏产业大佬。

作为工业体系最上游的工业原材料生产商,不断扩大单位的产品覆盖面,并努力向下游产业发展,做自己的终端工业制成品,以上这些决定有谁敢说是错误的?

光伏产业大地震,峨眉半导体就此落幕,这跟八十年代工厂转产光伏产业的决定肯定有因果联系,但要说工厂最终破产原因,这还得归结到行业无序竞争,归结到国企竞争力在同行业范围内本就不如民企这两方面。

很悲剧的一家国有半导体材料大厂,如果上位面的峨眉半导体能够在转产光伏产业时,依旧保有部分单晶硅订单,工厂两线发展,或者是致力于砷化镓材料生产规模化,肯定就能顺利扛过光伏产业寒冬,终成一代大鳄。

不过可惜了,上位面共和国的半导体ic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在2000年之前并不大,单晶硅需求太少,这就导致峨眉半导体只能在光伏产业一条腿走下去,最终只能走向灭亡之路。<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