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未来(2 / 2)

至于123厂的产能可以达到多少,这个其实谁也不好说,只能粗略做个估计,反正大概30架左右便能顶天。

要说这此前谁也没料到会有这么一档子事冒出来,十号所使用的新技术太多,不仅生产总装方面不够熟练,配套子系统生产单位也是产能不足如此。

“赶紧复制十号设计和生产资料,如果情况紧急,十号作为我们国内目前唯一能够全面自主生产的三代战斗机,它会将会扩散到其它基地同时进行生产。”

语气中不容任何人带有质疑,现在的情况已经很让人头疼,真要是到了打仗时候,自然要全国一盘棋,这个没的说。

“还有,你们歼七M生产已经停止,但相关技术、工装不能报废,马上装箱启运到011基地,并派出工艺技术人员协助011方面掌握该型号战斗机生产技术,他们之前也生产歼七2战斗机,所以不会存在太大问题。”

军方大佬再次开口,直接把歼七M技术转移的下家定下来,但这些对于123厂而言,其实还并不算什么,完全可以接受。

放下固定翼飞机生产安排,另一方面则是马上安排直升机生产工作,同南非合作研制的茶隼直升机因为有共和国资金注入,整个研发进度更快,早在94年就已经交付部队,甚至比南非上位面的95年交付部队IOC都要更早上一年时间。

“武装直升机也是一样,这是我们目前仅有的跨海直升机空对地火力支援机型,前线需要大量该型飞机,我知道你们是第一次批量生产直升机,但这绝不是理由,所以给你们下死命令:年底之前,必须交付两支陆航飞行大队的装备所需。”

如果是两支陆航飞行大队,按照陆航三三制来说,一支大队拥有9架武装飞机,那两支陆航大队就是18架,要是多算些,20架的最低要求是妥妥地。

为十号、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进行生产配套,这些机型的动力系统都是西南动机公司生产,压力也绝对不小。

扭过头,又道:“西南动机,你们单位情况比较复杂,在国家没有进入战时状态之前,也不好要求你们将生产技术扩散,但现在必须要保证一点,那就是我们军方的订单绝不不能拖后腿,钱不是问题!”

.....

来的快,走得也快,确定下蓉城飞机发展中心这边生产工作后,高参团队随后又在第一时间乘飞机离开,下一步还有其它军工装备生产安排,这次大战来临的气氛渲染的紧张。

所有和军工有关工厂都在开足马力生产,倒是电子产业方面没什么太大的影响,民用电子设备和军用之间差距挺大,所以国内电子产业市场在表面上看来,到还比较正常。

经过汪正国十多年时间的经营,他所能影响到的地方也就仅此而已,对于即将到来的危机和耻辱,他又能为之奈何,最终结果恐怕也不见得会比上位面好太多。

当然,如果历史的进程因为蝴蝶翅膀原因而有所改变,汪正国又突然担心起来,这些改变到底是走向更好,还是更烂?

(结局)

中克希德说

写到这里的时候,真心感觉所有想些的东西都交代的差不多了,台海危机什么的,也没必要再重复写一次,上本书就写过那种感觉。

怎么说,再等个五年时间,坐看到时候直播第四次解放战役《渡海战役》,那时候肯定比我这稀烂文笔写的更刺激,咱现在也就不献丑了。

这本书我自认为算是阑尾吧,也愧对新老读者的厚爱,至于下本书是什么的,暂时还没做考虑,到底还写不写,这个都还是个未知数,主要还是累了,键盘都被敲坏好几块,天天坐在电脑前,这种生活挺枯燥,所以大家以后有缘再见!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