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纸来了(2 / 2)

冬天来临前,冯媛交代冯清令人挖坑储存竹草,然后,在上面覆盖干草和土。利用地窖和陶瓮等青储方式,冬天的时候,家里养的马、牛、羊和兔子等都有了青饲料可喂。

本始三年从春到秋,冯家基本上没有闲人,原本劳力紧张的问题也因为大旱让冯家雇佣到了不少临县襄垣的农户们而解决。

入冬后,当农户们可以悠闲地过冬时,冯媛带着冯清指挥着家里的僮仆们开始修建造纸作坊。

冯媛选了一块离浊漳水不远的地,圈起了一个作坊。

为了节省人力,她打算建水碓房,房里装上水碓,利用河水流动的水力来驱动水碓舂捣竹草,最费力气的活由水碓这样的机械来完成,可以节省不少人力。

水碓房建好之后,在水碓房的附近,家僮们挖地,用砖石砌出几个大池子,准备用来作石灰腌料池和清水塘。

潞县境内本身出产石灰。除了修建腌料池之外,冯家还定制了几个大的石槽和打磨的平滑的石台。

先期的准备工作完成了,冯清在冯媛的要求下,让僮仆们把割下来的有十七八尺长的竹草,去除叶子,再次斩成四尺长的段。

竹草茎高叶长,因外形很像小斑竹而得名竹草。竹草的叶子肥嫩多汁,牛、羊等牲畜都爱吃。像竹竿的茎正好用来制纸。

割下来的竹草去掉叶子,斩成四尺的段,再劈成指头粗的小条,扎成捆,放进石灰腌料池中压上石块浸泡。从驹衍空间里的水幕演示仪上冯媛得知这个在石灰水中浸泡的过程需要百天左右。

竹草浸泡到石灰水池中后,除了过三十天派人上下翻动一次后,其他的暂时也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了。

作为目前家中最小的小孩子,冯媛快快乐乐地过了年。

早春二月,又是一年杏花开,清澈的河水边常常有三五女子聚在一起浣洗绢布。粉红的花雨中夹杂着女子的调笑声,春天的气息随着柳枝的新绿迎面而来。

经过了一个冬天长达百日的石灰水的浸泡后,竹草可以捞出来进行造纸的下一道工序了。

从石灰水池中捞出的竹草放入旁边早就挖好的水塘中再次用清水浸泡五六天之后,在另一个水塘边上清洗,洗去石灰渣等。

为了不污染浊漳水,清洗带有石灰渣的竹草是在砌好的水塘里进行的。浊漳水不仅滋养了潞县人,在东出太行山后,它还流经了河南和河北等地,与无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清洗后的竹草放入木桶中足火蒸煮八日八夜,然后,在水碓房中利用石碓舂打至烂。

此后,进行抄纸工序。将被舂烂的草浆倒入装水的石槽内,搅拌均匀,用编织好的竹帘荡料,在竹帘上荡成薄层,抄出后把竹帘翻倒出纸,置放到旁边平整的石台上滤水。

当石制平台上的湿纸累计到百张后,取下来,再使用木架子来压榨湿纸。

压榨之后,将纸张贴在屋外或者屋内的墙上晾晒。

晾晒好的纸张从墙上揭下后,纸就造成了,最后,为了外形好看,可以对纸张进行下修饰。

近两旬二十天的时光流逝,看着制成的一张张纸,小冯媛很是激动,终于可以不再使用厕筹如厕了。

冯家的其他人也很激动,特别是冯媛的大父冯遂。纸造出来,当家仆把从屋墙上揭下的第一张纸拿到冯遂面前时,冯遂亲手拿起笔墨进行了书写实验。发现纸张上易于书写,且,墨汁写成的字迹不会晕散成一坨,冯遂高兴地与家中的儿孙们畅饮了一坛辛安美酒。

以往人们书写的材料要么是简--木简或者竹简,要么是帛。

帛的成本太高,除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书信或者诏令,很少有人用帛来书写。

木简和竹简的材料倒是随处可见,可是,木简和竹简书写困难不说,每条简上还写不了多少字,保存和运输起来很费力气。

如今,有了这种每天能够抄出千张、可以大量制造的纸张,书籍等的记载将不再困难,知识文化的大范围传播也会变的很容易。

如果说酒精的出现让冯家声名远扬,不过,排除那些使用过酒精的人会对冯家有感激之情外,其他人最多就是议论八卦一番,除此之外,不会有多余的表情。

纸张的出现就不同了,随着纸张的流传,特别是用纸张记载的书籍的流传,天下的读书人都会对冯家有几分感谢之心。

从先祖冯亭被封为华阳君,“致邑立宗”后,冯家几经起落,族人是不少,却流散于各郡国。居住近的族人们彼此间有联系,远的已渐渐疏远,现在有了纸张,冯氏家族会以上党郡潞县冯遂这一支开始,建立百世基业。

chapter();<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