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4000字二合一大章!)(2 / 2)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酒宴自然是不会继续举办下去了。

众人皆散席去。

刘惟宁十分尴尬的冲宁修拱了拱手道:“宁贤弟,愚兄知错了。”

宁修神色稍稍和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刘兄是做大事的人,焉能被这些琐事俗事羁绊?”

稍顿了顿,宁修继续说道:“明年二月便是大比,现在已经十月末,不若我们过些时日便启程前往京师备考。不知刘兄意下如何?”

刘惟宁知道宁修这么说是不放心他在江陵待着,从而沉迷于酒色,便叹了一声道:“愚兄也正有此意。”

其实年后再启程前往京师也不是不可以。

湖广距离京师虽然路途遥远,但顺利的话一个多月怎么也到了。

可万一发生意外呢?

所以很多考生往往会留出余量在年前就动身。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到了京师后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选择客栈居住,这时候客栈房间宽松,价格也不高。

等到临考前一个月那真是价格飞涨且一房难求。

即便是同乡会馆也不是无限制接纳的,你去的晚了会馆房间满了,肯定是不可能住下的。

科举是终身大事,大比更是重中之重,宁修可不希望在这方面出现任何的意外。

唯一的遗憾是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年了。不过这也得适应,选官之后若是外放,那一年跟亲人在一起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一个月。

“好,那我们便约定,后日我们正式启程前往京师!”

......

......

十月中旬,宁修与刘惟宁启程前往京师备考大比。

他们的行进路线是从荆州码头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抵达南京,再从南京换船渡江去扬州。到了扬州再换船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

之所以选择这样一条路线,是因为这一路都是水路,乘船舒服一些。

走陆路也不是不能走,也未必就比走水路慢多少,可沿途车马劳顿,绝对要比走水路累的多。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劳累,宁修自然选择走水路了。

一路上倒也算顺利。从荆州到南京这一段极为顺畅,南京到扬州自不必说。倒是从扬州到京师的路上发生了些小变故。

据说是有朝廷大员的官船经过,河道管控。

宁修倒是并不怎么在意。等一等便等一等吧,反正他们出来的时间早,到了京师时间还绰绰有余。

等他们到了京师已经是十一月,好在赶在了年前。

不然再过些时日河水就得结冰,运河便走不通了。

到达张家湾码头的时候,却有不少士子聚集。

宁修上前一问,便知道他们分居天南海北,都是为了备考会试提前数月来的京师。

他心中不由得暗暗慨叹,对读书人来说,科举大于天。

宁修与这些书生一起进了北京城,本想和刘惟宁租住一个过解元中不了进士呢。

那岂不是说他得罪了准进士,准官爷?

他不过是个草民,靠着湖广会馆讨口饭吃,怎么敢得罪这种贵人。故而当时他便下定决心,即便是抽的自己口吐鲜血也不能停下来。

那门子心中发虚,便给宁修和刘惟宁挑了两间最好的房间。

这两间房间在一处院子里,既可以赏园景,也可以看到远处街景,位置极佳。

宁修发现这个院子里已经住了一人,那人住在北向正房,他与刘惟宁只得去住东厢房与西厢房。

门子把宁修与刘惟宁领进了院子仍然巴巴的站在那里。

宁修挥手示意他退下,他才失魂落魄的走了,仿佛随时可能被东家解雇一般。

宁修和刘惟宁把行李放下,结伴到会馆内的酒楼点了些酒菜果腹。

虽然坊市中有些更好的酒楼,但此时天色不早,再出去折腾实在没有必要了。

这会馆内的小酒楼虽然不算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宁修点了些家乡风味的菜肴,又要了一壶黄酒,便与刘惟宁攀谈起来。

“方才那门子是有些前倨后恭,不过他也吃到苦头了,刘兄没必要得理不饶人嘛。”

刘惟宁摇了摇头道:“非也非也。对付这种人一定不能心慈手软,不然他们就会得寸进尺。”

刘惟宁仿佛很有与这种人斗争的经验,侃侃而谈道。

“不说这些了,今日我们早些休息,明日一早我还得去一趟老泰山的京邸。”

......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