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山坳里的母亲(1 / 2)

最美的痛 蒋偲昕 0 字 2023-02-15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张素琴16岁嫁到河北省迁安县侯庄户村的一个农家小院。大她4岁的丈夫侯万云,是一个勤奋好学的青年。在她的鼓励下,1956年考上了迁安师范学校。1961年侯万云又考进滦县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迁安县文教局工作。

1979年,张素琴的二儿子侯坤考进河北承德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因成绩突出,被河北大学派往美国留学,并在美国取得博士后学位。1985年,张素琴的三儿子侯权考取北京大学。从北大毕业后,现任深圳一家歌剧院总经理助理。

张素琴,一个普普通通只有高小文化的山村农家妇女,是如何帮助自己的丈夫两次读完师范学校?丈夫去世后,守寡30年间,又是如何培养两个儿子成为大学生,而且还出了个博士后。

山沟沟的山峦会告诉你,侯家的两代大学生奇迹,全靠张素琴那几十年不变的决心和辛勤劳作。否则,他们也许连小学的门也跨不进去。没有知识就会被社会遗弃。

张素琴把家里两代人供养培育成大学生,并非家境殷安。其实,侯庄户村是一个很穷的地方。十几年前,在生产队上一天工还挣不到3毛钱,张素琴不但要供应丈夫上学的费用,而且还要养活自己的几个孩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1956年,侯万云几经努力终于考上迁安师范学校,却因交不起学费辍学,而一病不起。张素琴心如刀绞,她只有一个信念:天塌下来,也要帮丈夫完成学业。从此,晚上在四壁通风的半间土屋为丈夫熬药,天不亮又上山砍柴卖点钱攒学费。张素琴是既当媳妇又当娘。这样苦苦撑了一个月,竟然治好了丈夫的病,还攒够了学杂费。

1959年,侯万云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做了一段小学教师后,他决定继续求学,以补偿自己知识的不足。在张素琴的鼓励下,1961年侯万云又考进河北省滦县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迁安县文教局工作。谁曾想,1967年侯万云患鼻癌,离开了这个世界。从丈夫病逝的那一刻起,张素琴暗下决心:一定要培养几个孩子上学读书。她又开始独立支撑这个家。她就像朝阳一样,在儿女们心中冉冉升起,抚平了丈夫早逝的痛楚和儿女们的困惑。然而这段跋涉是多么艰难啊!含辛茹苦为了让孩子们读书,张素琴更勤劳地耕作着。

她开始养鸡养猪,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一亩地,一家人的饭菜,加上各类牲畜家禽,张素琴的活儿整日做不完,她成了全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

山坳里,日短夜长。天一黑,经过侯家的路人定会看到一幅动人的夜读图:昏暗的土坯屋里,一张陈旧的炕桌,几个孩子埋头学习。桌子很小,有的孩子就在腿上放个小木箱写字,而她则做着针线活。有时,你还会看到张素琴给孩子们革命先烈的艰苦的环境下努力求学的事迹来教育孩子们发奋读书。

你敢相信吗?一个不通公路的穷乡僻壤,一个被山包围得死死的山坳里,竟还有这样的读书之家!

贫困给这一家人的是饥饿。有一年闹粮荒,二儿子侯坤在镇上一所寄宿中学读书,因没钱食宿,只好每天3趟14里山路走读。回到家里,每顿吃的都是母亲用野菜掺玉米面烙的饼子。这种饼子吃进肚子没多久就开始饿。

侯坤发现母亲从来没有吃过饼子,而且从来不跟他们一起吃。他感到奇怪,以为母亲一定还留着好吃的东西呢。有一次放学回家,他偷看到母亲在吃一碗清水煮野菜,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这就是自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