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汉奸(2 / 2)

抗日风云记 未知 3225 字 2019-09-24

淞沪会战中,最后导致中**队溃退的原因,乃是在于日军增援部队成功地从杭州湾登陆成功,立时陷中**队于腹背受敌之窘境。日军之所以将登陆地点选在出乎所有中国高级将领意料之外的金山卫,便要首推汉奸的“功劳”。

奉命潜入金山卫的日军军曹山田武一,事后有这样的回忆:……我在接受任务时,感到了迷惑,我没有受过搜集情报这类事的训练,中国话也讲得不好,可是同伴们都鼓动我,用轻松的口气告诉我这是一趟愉快的旅行。我们随身带着许多当地人喜欢的小礼物,糖果、烟卷、电筒、胶靴,还有为数可观的法币。我们都穿着便衣,从上海出发,自松江县,经金山县来到金山卫。住在一个姓陆的当地人家中。我敢肯定,这家姓陆的,接待过的日本人,我们既不是第一批,也不是最后一批。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走遍这里的海滩,这里的海面辽阔,地形开展,很方便大部队的集散、运动。我们和当地人平安相处,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买进他们售出的物品(尽管这些物品我们也不需要),你就可以得到帮助,甚至满足你过份的要求。他们都知道我们是日本人,而且正在战争状态,但是没有人向当地政府或者警察报告我们活动,很安全。主人的儿子是我们的向导,向我们带一天路的价格是10元法币,这是个不低的价格,当时中国的一个普通飞行员的月薪也不过30元左右。他显然很珍惜这份工作,十分卖力和热情,有时候赤着上身钻进海中,快活地溅起一身水花,这种情绪也感染了我们。我们随身携带的礼品发挥很大作用,将许多当地人联系到一些,通过众口,我们证实,防守这里的中**队是属于“杂牌”的地方武装,没有战斗力,不堪一击,而且防区远离海岸线,对登陆部队构不成威胁。为使我们的工作成果得到维持,我们又发展许多亲日分子,发给他们电筒和信号枪。约定暗号,规定联络时间,在登陆前几夜,金山卫一带海岸线,到处都可以看到电筒的光柱和信号弹,像夏日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这种景象,连飘泊在海上的帝**队都能清晰地看见,这是一个海军陆战队士兵亲自告诉我的。(转引自《国共抗战——肃奸记》)

另外,在武汉会战,长江江防抵抗战中,汉奸依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这些汉奸中有渔民,有船工,有农夫,有商人,有学生,有士绅,有流氓。中国海军设人工暗礁30处,沉船30艘,布雷1600余颗,指望马当江面能成为阻挡日本人西进的滑铁卢。却由于汉奸的情报,日本人对马当江面情况、中**队的配置如指掌。以至攻破马当要塞,直下九江。更严重的是,当时**部队普遍都有一种被汉奸包围的感觉,士气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一个到处在口口相传的例子是——在九江与瑞昌之间,有一处炮兵阵地,驻守该地的是某炮团三连。某日,该连正收验刚从后方运来的两门山炮,由两辆美国道奇卡车拉着来到炮场,正是晚饭时分,几乎所有官兵都围来等着看这新家伙。连长指挥几个士兵卸下炮,又脱去炮衣时,在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大炮的炮身、炮筒上,都赫然刷着攻击蒋介石、反对抗战的口号。连长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是他亲自押的车,一路上日夜提防,戒备森严,汉奸尚且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大炮上刷“反标”,那么,这些来无影去无形的蟊贼日后再在炮身上做点其他手脚不也是轻而易举?

当时曾有一位署名味夫的作者在一份叫《呼声》的刊物上撰文惊叹:“在这九省通衢之地,抗战后重心所在的武汉,也不知有多少魑魅魍魉。贩夫走卒,衣冠士林,即或在你每天打招呼的熟人中间,保不准许有一个黑透心的汉奸特务,如果把武汉彻底清扫一遍,准能理出一大堆这样的垃圾,熏臭武汉的江面。”

汉奸破坏的例子很多,日本人最常用的是一种包工头的模式,即用大汉奸收买小汉奸,可得200块或者100块,然后大汉奸再去收买小汉奸,可得十几块或几块,也有十一、二岁的做汉奸的小女孩,只得一块或五角。百姓的贫困是造就汉奸的主要原因,以至于不得不去做汉奸来维持生计,痛惜之余,更让人痛心。

但也有一些汉奸,即便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也在为日寇卖命,或许是丧心病狂,或许是狗仗人势,这种心理真的是很难琢磨。就象淞沪大战中,一位**排长所见所说:彼等汉奸素来贪生怕死,见利忘义,今却甘冒炮火,为敌张目,余对汉奸之理解浅薄也!”

中国,它的古老,它的悠久,都说明它有着存在的道理和能力。而中**人拼死奋战的一幕,视死如归的精神,较之西方军队犹有过之,即使是一些童子军,那种爱国的热情也足以让人感动得落泪。但就在这些事迹发生的同时,汉奸的数量也达到了惊人、可怕的程度。他们几乎不受良心谴责,不在乎社会舆论。由于国民政府的无力,或者说是庸碌和**,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矛盾。很多汉奸正是利用这种普遍的不满,为他们的行为找到了辩解的理由。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