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应龙到川中时,正值大学士文安之组织的第一次攻打重庆之役失败,就在文安之泄气之时,潘应龙却是打起精神前往各家联络,途中吃了不少苦头,终是凭着一腔忠君之心说动了十三家再次组织兵马攻打重庆。虽说二攻重庆因为二谭叛变功亏一侧,但此间过程潘应龙的表现各家头领都是看在眼里,均是佩服不已,对这个没胡子的潘公公没的说。
那洪部院却是说的以兵部右侍郎衔头总督川楚的部院大臣洪育鳌。当年郝摇旗受隆武朝廷招抚后由道州入境,结果一路不改流寇习性,对地方极尽剽掠。时任知州的洪育鳌气的单人匹马来到他军中,对他道:“士兵跟贼众的区别在于畏朝廷法律,受知县节制,不犯百姓;南安侯现在如果要纵掠如以前,则仍如贼人一般,为何要受我朝招抚,去做你的贼人不是更好!”
这话当时就让郝摇旗手下一帮军官大怒,人人对洪育鳌怒目而视。郝摇旗却被洪育鳌这话说得感慨不已,当下就颁了军令严禁掳掠,其后更是亲自送洪育鳌出营十里。顺军余部改编为忠贞营后,隆武帝命廷议监军人选,结果各方角力,一时难以选出。隆武帝便帝心独断,升洪育鳌右佥都御史,令兼诸镇,出驻湖南。后来何腾蛟兵败,云南、贵州也为孙可望大西军所破,忠贞营无处落脚,洪育鳌便率他们退入西山,在夔东这一带屯田自守,这一守便是十年。
永历帝被孙可望接到贵州安隆后,洪育鳌上疏言十三家都很忠诚没有二心,今楚、蜀虽失,但十三家兵马独扼险据冲,观衅而动。朝廷若有征行,可以兵应。永历见了这道奏疏便加洪育鳌为总督兵部右侍郎,令其镇抚楚地,后受督师阁部文安之节制。
可以说,打忠贞营成立那天起,洪育鳌便和在场的诸家头领结下深缘,不论形势如何艰难,洪育鳌都没有想过弃官逃走或是就此降清,而是始终坚持。夔东最困难的时候,洪育鳌更是以部院大臣身份如老农般下田耕作,为的就是能够自己种点粮食,从而能将他那份粮食省给士兵们。如此一位心系天下,心系百姓,心系普通士卒的文官,堂内诸头领又哪一个敢说不佩服,不尊敬。因此袁宗第一说要请潘公公和洪部院来给弟兄们主持,众头领都是轰然说好。
潘应龙和洪育鳌就在后衙,他们没有主动要说主持这场大会,因为他们担心现在永历皇帝弃国出逃,来会的诸位头领对大明肯定失去信心,加上他们大半本就是明朝眼中的流贼土寇,若见他二人来主持大会,怕是会有不满,弄得不好就会一拍两散,故而这才双双留在后衙不来与会。
袁宗第和李来亨代表诸家头领来请,潘应龙和洪育鳌都是愣住,片刻对视一眼,也不客套什么,一前一后便往前衙走去。来到堂中,见到这满堂的首领,二人心中很是感慨,然而心下俱是有些困惑,大明皇帝弃国出逃,天下军民没了主心骨,怎的这满堂首领们却没一个面有戚色,心有痛楚的。
他二人却是有点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了,身为永历内廷中人和朝廷中人,潘应龙和洪育鳌对永历帝弃国自然感到悲伤、绝望,可堂内这百多号首领却都是造反起家,对明朝根本没有多少敬意。哪怕李来亨、袁宗第他们对永历朝廷也没多少敬重,之所以接受明朝招抚,目的只是为了抗击满清,这和当年孙可望、李定国他们选择联明抗清是一个性质。真要叫他们对永历皇帝有什么忠诚之心,也是强人所难了。
再者,夔东诸家和摇黄十三家现在的局面可比从前的好,从前他们被四川和湖北的清军困在夔东和三峡那片不大的地方自生自灭,现在他们却在太平军的帮助下如浅龙入海般将湖广搅了个天翻地覆,无论是实力还是影响都比从前强得太多。所以,地盘和实力都得到了扩大的众头领们又哪里会觉得这天要塌了,他们反而觉得这天看着不错的很。
人物复杂,剧情需要不得不让这些本就是正史上的英雄出面,可若不介绍来历,读者大半又不知其人,真是难写的很。写多了,怕被骂凑数,不写又是糊涂,难。
另外写此章节时,骨头感慨,南明末期,多少汉家英雄穷途末路,为大明王朝上演了一出出悲歌。太监潘应龙阵战不退,部院洪育鳌被俘不屈,被害投尸峡下。清军擒袁宗第、郝摇旗杀之,李来亨、刘体仁等全家纵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