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 陪审团(上)(2 / 2)

命运的抉择 黑色柳丁 4368 字 2019-09-24

“陈先生过谦虚了,两淮的胜利以及我们目前的荣誉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诸位的支持与帮助我孙露不过是个手五缚鸡之力的普通女子。今后孙露还要仰仗各位全力支持朝廷。光复我中华故土。”孙露起身向众人做了揖后将水酒一饮而尽。

孙露的举动让在场的其他人感动万分。就连有些醉意的方以智也不由的严肃了不少。陈邦彦更是不自觉的连眼眶都有些湿润了。孙露的那一揖,那声“陈先生”,不禁让他想起了他同孙露第一见面时的情景。孙露还是当年那个谦逊仁爱的孙庄主。还是那么的礼贤下士。陈邦彦顿时有了一股要报知遇之恩的冲动。只见他和其他几个政务院骨干一同起身朝着孙露恭敬的深深一揖道:“孙庄主放心,我等定将竭尽全力为国效力!”

汤来贺看着眼前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分。对于政务院的骨干来说孙露对他们是有知遇之恩的。他们对于孙露本人的忠诚远大于对朝廷的忠诚。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占取了朝中不少要职。长久下去这天下必将只知有首辅而不知有皇帝。但目前各方势力在“神策门事变”之后均已达成了某种默契。接受了这种“君不为君,臣不为臣”的状态。朝政也就此稳定了下来。可汤来贺心中的困惑却与日俱增。他当年是头一个支持孙露的官员。为的是稳定广东的局势。可如今情况早已改变。孙露以武将的身份把持了朝政。架空了皇帝。自己是要象史可法那样忠于傀儡般的皇帝?还是象陈邦彦那样忠于眼前这个女人?自负饱读圣贤之书的汤来贺并不能象沈犹龙那般完全放弃读书人的矜持转而效忠一个以下克上的女子。但也不想就此死报着皇帝不放。这种矛盾一直困饶着汤来贺。而这次的“神策门事变”更让他看到了孙露咄咄逼人的一面。这根本就是一场阴谋。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为此她甚至不惜让自己的婚礼沾染上血光。汤来贺忽然觉得在孙露谦逊的表情背后暗藏着难以言语的阴郁。

“汤大人你怎么了?不舒服吗?是不是晕船了?”孙露沉稳的声音让处于矛盾状态的汤来贺不由的一惊。他连忙擦了擦汗笑道:“没事,大概是觉得热了些吧。”

“哦,这样啊。来人,给汤大人端碗酸梅汤来。”孙露回头吩咐道。不一会儿酸梅汤便端到了汤来贺的面前。惟恐孙露就此看出自己心中异样的汤来贺掩饰着喝了几口酸梅汤。至于这汤是什么味道他可是全然的不知晓。孙露好象并没在意汤来贺的表情。她只是自顾自的向汤来贺说道:“汤大人大概已经听说了吧。左督御史张大人负责审理这次叛乱事件。我已经向皇上建议。这次各地的审判让议会选出12名议员组成陪审团一同参加这次的审理。张大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所以我希望汤大人能协助张大人处理此案。毕竟汤大人在广州也已经同陪审团一起审理过案件了。”

听了孙露的这一席话汤来贺一时也摸不清孙露的意图究竟是什么。要自己协同张慎言审理“黄郑谋反案”。这是要自己监督张慎言呢?还是要自己暗中处理掉某些人?无论是哪种情况汤来贺都觉得有些不舒服。一想起自己的老上司史可法看自己时那种异样的眼神汤来贺的心里就总不是个滋味。于是他以谦逊的口气回答道:“张大人一向铁面无私。他又断案无数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再说广州的陪审团平时也只是处理些民间的纠纷罢了。这次可是谋反大案啊。恐怕有所不妥吧。”

“汤大人此言差异。就因为此案乃是重案要案,牵涉甚广。所以审判过程才更要向百姓尽量公开。以避免有好事之徒假借此事诽谤朝廷,甚至借机制造事端。百姓心中有杆称,只要我们能拿出相应的证据。相信他们亦能做出公正的判断。”孙露摆摆手道。她知道汤来贺曲解了她的意思。其实很多人都不了解孙露的真正意图。她并不想借“神策门事变”大造声势铲除异己。清洗工作到目前这地步已经足够了。孙露明白再深入下去的话就会使得整个国家再次陷入恐慌之中。这对自己来说是得不偿失的。问题是如今怎样收尾才能使得这事不再牵连甚广,又能给自己和江南的乡绅以台阶下。于是她立刻想到了陪审团制度。由江南议员组成的陪审团不但能使整个审理过程更加透明化。同时也给足了江南乡绅们面子,算是卖了人情给他们。另一方面孙露也想趁此机会加大议会在百姓心目中的影响。她并不想让辛苦建立起来的议会成为一无用的摆设。

汤来贺听孙露这么一说好象也有了些明白了。难道孙露真的只是想让自己协助张慎言实行陪审团制度。却听孙露继续说道:“总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大明有大明的法律。我不想冤枉某些人也不想放过某些人。不过汤大人在协助过程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锦衣卫和军管会只有知情权,没有审判权。决不能允许他们私设刑堂。”

看来孙露这次确实是要秉公办事。这让汤来贺放心了不少。说实话他对陪审团制度还是能接受的。最初的陪审团只出现于香江商会内部的仲裁机构。主要是处理一些生意上的纠纷。《大明律》虽然详细但对于商业方面的纠纷并没有具体的条款。许多官府往往借此压榨商人。因此不少商人都选择去商会下属的法庭来解决问题。商会的法官根据先前的判例进行判决,即使是有商会的条款,也要由法官在具体的案件中对条款进行解释。某些重要的案件则需要当地的议会派出12个议员组成陪审团来协助判案。刚开始汤来贺对此很是不屑。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太过简陋。商会相应条例就那么简单的几条。如何能保持公正。但越来越多的商人选择去法庭解决纠纷。不少地方的县官也开始效仿这种方式处理民间的纠纷。这使作为布政使的汤来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种特殊的判案方式。在他看来这些商会的法官与其说是在执行条例,不如说是在创造条例。当然这些法官在创条例时也是受制约的。当议会认为现行的案例有缺点而需要改进时,议会就会改变原有已经成文的条例来影响法官判定的案例。至于陪审团更是从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取了“宁纵勿枉”的原则。如果这次真的引入陪审团制度估计现在关在大牢里的多数人都能重获自由。可真有这么好的事吗?汤来贺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要问清楚的好。于是他拱手问道:“那大人的意思是?”

看着汤来贺心存疑虑的样子孙露不由的正襟危坐着正色道:“汤大人别管我是什么意思。在这件事的处理原则上大人只要记住一点就行。大人是对大明的律法负责!而不是对我孙露或其他什么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