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 决战牧野(三)(2 / 2)

命运的抉择 黑色柳丁 5009 字 2019-09-24

眼看着张家玉等将领凝重的神情,以及战场上撼天动地的喊杀声,一旁不懂军事的史可法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战斗的激烈。史可法之前虽担任过兵部尚书,督师江北诸镇,但其本人却并未上战场亲自指挥过战斗。再加上明军之前一直以来都是以守城战为主。因此更多的时候这位史督师只是远远地站在城头观战。从未如此接近战争的史可法在战役开始的瞬间,就被野外大会战撼气势所折服了。狼烟起,战鼓擂,一切的一切都让一向沉稳谨慎的史可法,心中亦豪情万丈起来。却见他指着远处被姚金部反复冲击后,开始松动的清军战阵,激动地开口道:“张将军,你瞧姚将军他们快突破敌阵了。”

然而面对史可法激动的喊叫,张家玉却只是不置可否地沉声回答道:“不,还早着呢。敌军在侧翼还留有预备队。缺口很快就会被堵上的。”果然,张家玉的话音刚落,一队打着红色龙旗的清军骑兵就迅速移动到了姚金部的北侧。在一番争夺之后,清军再次收拢了阵形。而明军毫不容易打开缺口也在这一瞬间又被堵了回去。

见此情形史可法的脸色立刻就变得苍白起来。而一旁的张家玉却始终保持着从容镇定的神情。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这就是战争,不仅仅是士气、装备间比拼,更是意志的较量。因此此刻的张家玉虽占有了部分优势,却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因为胜利的天平还未向明军倾斜。清军因垂死挣扎而爆发出的战斗力同样也不逊色于明军因仇恨引发的高昂士气。只见他忽然放下了望远镜指着远处的一处高低,向身后的炮兵团长田勇责问道:“田团长,四号高地的背后明显布置了数门火炮。你们团怎么还没解决它!”

“回将军,鞑子的这个阵地布置得十分巧妙,地理位置选择的也很有利。我军要想射哑四号高地,得要占领比它更高的制高点才行。可是将军,我军阵地普遍地势较低,这点恐怕很难做到。”炮兵团长为难地开口道。由于明军处于靠近渭河岸边,低洼的地势使得明军火炮的布置在位置上有着先天的劣势。

但长家玉却并没有理睬炮兵团长。只听他不由分说,冷冷地抛给了炮兵团长一句话道:“我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总之在未时前必须给我拿下四号高地!”

眼见主帅如此坚持,炮兵团长也只好无奈地敬了礼,带人匆匆赶回身后的阵地,准备起新的一轮炮战起来。望着炮兵团长等将官忙碌的背影,史可法的心中不禁一阵坦然。起先他还曾为孙露突然遇刺可能导致的指挥混乱,而感到担心不已。可现如今明军有条不紊的进攻,无疑是完全打消了他心中的忧虑。一想到这些史可法不由向张家玉恭敬地做了个揖赞扬道:“张将军,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真是让老夫佩服不已。今日若是没有张将军坐镇军中,恐怕我军要抱憾牧野了。”

“史大人言重了。其实今日换做我军任何一位将领指挥作战,都能取得现在的成果。”张家玉摆了摆手正色道。

而在史可法看来张家玉的这种反应完全是在顾及孙露这位首相大人的地位。不过现在孙露本人身受重伤,生死未卜,有些话题也就不再忌讳了。却见史可法试探着继续说道:“张将军真是太谦虚了。将军这些年来带兵转战南北,武勋无人能比。今日牧野一战将军力挽狂澜,一战歼灭九酋多尔衮。这样的功勋可不是随便哪个将领都能做到的。”

“不,史大人你搞错了。其实今日同多尔衮决战的人,从头到尾都是首相大人。”张家玉望着被硝烟掩盖的苍穹,语重心长地说道。

“首相大人?张将军你说笑了吧。首相大人,从一开始就遇刺躺在了病床上,怎么可能是她在与九酋决战。”史可法不置可否地干笑了一声。在他看来张家玉的话语也太过做作了些。

然而,张家玉并没在意史可法略带嘲讽的语气。只见他忽然回头,郑重其事地望着史可法反问道:“史大人,首相大人此刻虽不能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但她却激励了全军将士的士气。我大明的历史上从来就不乏骁勇善战的将帅。可试问我大明自万历朝之后,又何曾能象现在这般同东奴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正面交锋?又何曾有过如此这般占有绝对的优势?”

张家玉的一连窜反问,让史可法顿时语塞起来。他当然知道眼前这一切的背后都凝聚着孙露数年的心血。而张家玉没有理会史可法尴尬的脸色,而是继续自顾自地说道:“眼前这支军队无论是在装备上,还是在军制上都是由首相大人一手缔造的。若是没有首相大人这五年来潜心经营,我军现在也不可能有如此充足地补给支持这场战争。在此之前首相大人在自己心中就已经规划好了这次的决战。我等部将只是按照她的计划完成这场大决战罢了。因此今日的指挥官无论是我张家玉,或是王兴、黄得功、游佩龙等其他军团长都能顺利完成计划。”

王兴、黄得功、游佩龙?是啊,除了张家玉之外,明军不算在海外游曳的海军,至少还有三个实力强劲的军团。比起当年的四镇和楚镇(左良玉部)更为难缠。史可法忽然发现,如若孙露现在真的撒手而去,大明的这群虎狼之师会不会就此内讧起来呢。就他所知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毕竟孙露一死,朝廷就没有再能制约军队的强硬人物了。一想到日后又要象以前那样极力讨好如狼似虎的军阀,史可法觉得自己头又开始大了。

就在史可法胡思乱想之时,忽然从战线的北端传来了一阵剧烈的炮鸣声。搞不清楚状况的张家玉连忙举起了望远镜寻声望去,却见刚才被张家玉视为眼中订的四号高地上突然冒出了一支五、六百人左右的轻骑兵。显眼的乌底金凤旗赫然就是首相亲卫队的标志。为了阻止亲卫队的这次冲锋,扼守高地的敌人向他们发起了不断的反击。然而,作为亲卫队队长的王芸花丝毫没有退缩。却见她赫然用马刀挑起了帽子,冒着炮火冲在了最前面。她的表率行为顿时就激励了周围其他战士。虽然亲卫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但她们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武勇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举夺下了这个高地。亲卫队的这一进攻自然是都映入了张家玉的眼帘。这位久经沙场的宿将亦不得不钦佩地感叹:“真巾帼英雄也!”

不过钦佩归钦佩,张家玉当然也没望了趁胜追击。随着亲卫队占领四号高地,并顺势缴获了清军军队的7门大炮,掉转炮口向清军轰击。整个战场的局势也发生了微妙的逆转。只见张家玉抛下了还在魂不守舍的史可法,亲自跨上了战马,下令两线的明军干脆并为一线。于是不肯甘休的明军聚集了全部力量再次发动了总攻。不过这次一次张家玉改换集中一点攻击右翼高地的清军。另一方面多尔衮也认识到了关键时刻的到来。亲自督战的他不惜来到右翼直接指挥作战。然而随着四号高地的陷落,明军就象是一根楔子一般撬开了清军厚实的防御。经过长时间消磨的清军终于支持不住开始溃败起来。

随着夜幕降临,感觉无力同明军狂热地复仇怒火相抗衡的多尔衮主动承认了失败。并趁着夜色连夜率领残部黯然离开了战场。而明军也因筋疲力尽,无力再战,而主动停止了追击。隆武六年,元月二十五日夜,轰轰烈烈地持续了整整一个白天的牧野之战便在这寂静的夜幕中悄悄拉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