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三十一. 新任(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贾志诚长长地吸了一口烟,用笔边敲打着一张纸,边说:“办公室提了个建议,说郑厅长作为一厅之长,老住在宾馆不合适,也不是长久之计,传出去真会让人笑话。对这个问题,郑厅长本人还真不好说。我也理解。关键要我们去考虑,具体又落在你们两家头上。我们将心比心啊,老郑年纪也不小了,工作几十年,突然间连个家都没有了,我们想想是个什么感觉?虽然宾馆说是宾至如归,但总不如自己有个家好吧。以后他的夫人和孩子来看望他,总不能要他们老到外面开房,老到外面吃饭,像在旅游似的吧。我看呀,你们抓紧去看几家本市最好的楼盘,挑个复式,离厅里稍稍近点,面积要一百七八,并要尽快布置装修,标准可高一些,特别是要考虑环保。老同志身体差些了,抵抗力弱,不像你们年轻人。家具和电器同样要选好的。你们两位辛苦一下,明天先拿出一个方案交党组讨论决定。”

两人接旨而去。待他们走后,贾志诚就去了隔壁郑京的办公室。他先问了一下郑京在宾馆是否睡得还好,生活可否习惯。郑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知魏聿明可能说了,便道:“方便倒是方便,就是有点吵。人来人往的,楼上还是卡拉ok,有时闹得很晚。我这人别的还好,就是有点失眠。”

贾志诚就说:“我已交待办公室和行政处两家抓紧拿出一个方案,以厅里的名义买一套房子,这几年您就先住着。我们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总得有个安身之所,不然怎么开展工作?车嘛,老厅长的那台奥迪已经用了多年了,状况不好,从安全着想,我也通知了行政处、财务处,尽快通过政府采购,买一台新的。”

郑京连忙说:“这些都不用急,慢慢来,这几天我也做了些调研,厅里经费比较紧张,一样一样做吧。一起做,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啊。到时候引得干部议论,就不好了。特别是我们两个都是外来人口,又是主要领导,说出去影响可不小。”

贾志诚不以为然:“这您就不用担心了。我们都是省部党委任命过来的,是组织行为,在这个职位享受这个职位的权利,无可厚非。我在市里的时候,市领导都是两台车,就连一些局的班子成员都是两台车,一台吉普,一台卧车。省直机关厅局长配一台奥迪,是有文件规定的,天经地义。至于买房,一厅之长,又是异地为官,总不能像游击队吧。何况,又不是给哪个私人买,是以厅里名义,它属于国有资产。这些您不用操心,我来办。明天建议开个党组会,把这个事情早点议议,也好让您安下心来为我厅的发展放手工作。”

郑京很感动,说:“也好,老这么在宾馆住下去,厅里负担不小。让你费心了,谢谢你了老贾。唉,我们两个也一大把年纪了,这个时候能聚在一起是一种缘分。我会珍惜,也希望我们两个在这个班子里能精诚团结,为党的事业做点事情。”

贾志诚说:“言谢就重了,都是为了工作,何况您是厅长,在班子里您是一把手,这些事本是要我考虑的,是我的应尽之责。您放心,我别的本事没有,但大局观念还比较强,别的能力没有,但如何做好一个副手还是有些体会的。这些嘛,您以后就会慢慢了解我的。”

等贾志诚走后,郑京就叫来了魏聿明。倒不是叫他来表示谢意,为厅长做个事,这是他应该的,不需要也没有必要感谢。只是想到自己新来,应该有个亲近的人,以了解些厅里的情况。这些天到他住的宾馆去套近乎的人不是没有,但毕竟还未深知,把握不住。但魏聿明不同,他干了八年办公室主任,再怎么样,起码是能够信任的。哪个一把手会把一个不能信任的人放到身边这个位置上呢?再则,从那天晚上的交谈中可以感觉出,魏聿明是有想法、有情绪的。所以,郑京想,必须笼络笼络他,至少要在自己刚来的一段时间里稳住他的情绪,好好履行职责。

魏聿明开门进来。郑京很客气地说:“聿明,请坐。”又起身去把门反锁了,显示有重要事情要说。

魏聿明见状,声音也轻了,问:“厅长,有什么事吗?”

郑京说:“聿明啊,我新来,对厅里的事情是一无所知,特别是对厅里干部的认识更是一片空白。你虽然正值中年,但毕竟是办公室的老主任了,也是商业厅的老同志了,对厅里的情况你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今天叫你来,我是想了解一下干部的情况,当然主要是厅领导和各位处长的性格特点、长处短处,以便今后更好地用好用活干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啊。我只听你一个人的,人事处我不会找,其他的包括厅领导我更不会找。你也尽可以放心,就只我一个人知道。而且我是部里来的,在你们这里也没有三亲六戚,你不用担心什么。”

这一席话把魏聿明弄得受宠若惊,好像自己是常务副厅长似的,同时也让他坐立不安。因为魏聿明从来不在后面议论人的,要他如此对人特别是对处长以上的领导点点评评,他确实深感为难。而且他认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应该通过实践、通过工作去识人用人,而不应该通过他人的口去了解,那是不负责的。但现在厅长就坐在对面,就等着他说话,他不开口过得去吗?想一想也没什么,要我说就说吧,反正秉持一条――客观公正,不恶意伤人。

魏聿明就开始一个一个地评价。他尽量多讲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讲不足的时候也尽量委婉。他不想因为自己几句话去影响一个人今后的位置与发展。整个过程中,郑京未发一言,只是听,不时在本子上记一下,以示重视。

完后,他站起来,和魏聿明握手,说:“谢谢聿明。你给我提供了一些很重要的信息。放心,作为厅长,我不会先入为主的。我还会通过以后的工作去观察去判断。”

魏聿明如释重负地离开了郑京办公室。不管怎么样,他心里还是有些高兴。因为厅长如此待他,说明对他是高度信任的。他不禁对郑京有了些好感。郑京也高兴,他的这一招达到了目的。他心里知道,在干部问题上,他不可能听魏聿明的。干部必须得自己判断,自己掌控。他的想法还多着呢。

党组会波澜不惊,毫无悬念。大家都觉得在理,既解决了厅长住的问题,又为厅里添了固定资产,何乐而不为?一致通过。

三个月后,郑京就住进了新房。好像是个人乔迁新居似的,厅里很多干部争先恐后前去祝贺,当然少不了打个红包。这是这个城市的民俗。谁买个新房,谁生个小孩,谁结个婚,谁家父母过生日,谁家孩子上大学,主人都要请客,同事朋友则要去道个喜,都是图个热闹,求个吉利。大家去郑京那里,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想趁此试试,新来的厅长吃不吃这一套。没想到郑京悉数笑纳,照单全收。有干部就说,好,这下来了个好主,收钱就好办。不是有句话,叫“什么都不怕,就怕领导没爱好”吗?有爱好就有弱点,有弱点就容易攻破。

原来商业厅前些年暮气沉沉。

老厅长在退休前的三年,就停止了提拔干部。因为这位老兄身体实在不争气,一年平均都要住三次院。当然这种不争气对他的家庭收入倒是个福气。干部们都要去看,且都必须得去看,不去露露脸,表示表示意思,心里就总存着个结,说不定哪天机会来了,厅长突然兴起要开会提拔研究干部,那你真会痛悔一辈子。大家都是聪明人,算了算,认为送点钱划得来,提一级,工资上来了,几年工夫成本就回来了。特别是要提一个好一点的位置,隐形收入就不只那点送出去的。可惜大家都打错了算盘。那位仁兄每次一病就是住三两个月,一年有几个三两个月?愣是三年没研究过。省委组织部都觉得奇怪,几次打电话到厅人事处,问这些年商业厅的干部数据库为何老没更新呢?人事处总是含含糊糊予以搪塞,真不好怎么回答。

所以这样一来,干部的职级问题就越压越多,越积越厚;干部的怨气自然越积越厚,越压越多。三年看似不长,但三十七八岁的人就到了不惑之年,四十七八岁的就到了知天命之寿,而五十七八岁的人就到了要轮回的日子了。这几个段的人都恨死了那位老爷,骂的话很难听。平和一点的希望他快点下台,激进一点的就咒他快点死了算了,免得祸厅殃民。

可那位爷却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认为自己贡献巨大。他老人家退休后,居然还提出了不少条件,比如他要求保留专车,说年纪大了,出个门,看个病,没车不方便;要求保留办公室,说有时想看看文件,知道些国家大事或商业工作情况,

也好提些建设性意见,为党的事业发挥点余热等,让新的厅班子特别是郑京深感为难。他不得不责成分管人事的副厅长多次上门做工作,讲政策,求他顾全大局,带个好头,不要给新班子添乱,才勉强摆平这桩事。

那位副厅长最后感叹道:“唉,不知道这个人凭什么当了我们十年厅长?觉悟太低了”

虽然这位爷还住在厅里的家属区院子里,但无人理他,干部们就算和他擦肩而过,也都纷纷侧头,不打招呼。他也知道,是故散步都特别选在晚上十点以后。此真应了那句“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啊。

一次老厅长和魏聿明相遇,他主动笑脸叫道:“聿明啊,最近还好吗?”

魏聿明也叫了声“厅长”,道:“您是指身体还是工作?”

老厅长道:“都有都有。”

魏聿明就说:“身体托您的福,还好;工作嘛还是做您在位时的事。”

老厅长叹道:“聿明啊,我在位唯一对不起的是你。如果当初把那个事情操作了,你肯定是能上的。只怪我的身体不争气啊。希望你能够理解。”

魏聿明想,事到如今了,当然要理解,不理解又能怎么样?或者,趁机挖苦几句、牢骚几句、把怨言发泄出来?他想,这都没有任何益处。

他就说:“我理解您。当时您的事多呢。”

老厅长嘴巴动了几下,似乎还想说什么。但魏聿明不想和他继续说下去,倒不是怕别人看见,一个退休之人,他不存在巴结,只是感到这种对话很别扭很难受。

他说:“老领导,我还有点事急着去办,以后有机会再向您汇报。”就迅速逃之夭夭。

魏聿明其实在早些年确实是有机会的。厅班子里缺一个副厅长。但老领导三天两头住院,身体决定思想,这里不舒服,那里不爽快,哪还有心思与兴趣去研究考虑那些身外之事呢?那些鸟事又不关自己的事,也不是天会塌下来的事,有何关系?当时如果要推选,魏聿明是很有希望的。而如果真成了,那格局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至少郑京和贾志诚中间只会来一个。

所以,虽然魏聿明是在老厅长手里成长、提拔起来的,但他心里也不存多少感谢。后来有人点拨过他,说他应该抓住机会给老厅长下点“猛药”,说不定那事就成了。他总是笑笑,说,厅长一年大半时间都躺在医院里,连处科级都没研究,难道还会研究到厅级?别人就说,处科级太多,研究起来很麻烦,厅级只有一个,你当初做做工作,说不定作为特殊情况会研究呢。

魏聿明想想也可能是。当初他秉持自己一贯的为人为官原则,坚持不送不拉。总认为自己把工作搞好了,不让领导操心烦忧,就是履行好了职责。工作自己考虑,位置领导考虑,天经地义的事情。总不能又要干部流汗,又要干部放血吧。但事实还是让他看清了,光流汗确实不行。就像写诗,光每天读诗写诗是不行的,功夫还得在诗外。

如今班子里三把手时步济明年到期,还有一个机会,这个机会一过,就要等郑京走,贾志诚接任了。可是,假如贾志诚接不上呢?假如半路又杀出一个程咬金呢?世事难料,官场尤其变幻莫测,谁又能拍胸脯签合同保证那个空缺就是让你魏聿明补的?就算是签了合同,还有反悔,还有撕毁的呢。

由于办公室主任这个位置的近水楼台,魏聿明就常因工作上的原因去厅长的新家,看到同事们一个个提着东西、拿着红包公开地送,他终于坐不住了。人家送,你不送,不是太现形了吗?在厅长的心目中,你不是傻,就是装崇高。可在某些人眼里崇高有什么用?值几个钱?你不送,你就在起跑线上输给人家了。不行,还是得送。但赤o裸地送钱,他魏聿明终归仍有些痛苦,做不出来。

有一天,他发现郑厅长手里提着的公文包很旧,且是人造革的,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现在除了一般的干部和公司里的小职员,谁还用人造革的包啊?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么是高档的真皮包,要么就干脆不提,一切由秘书代劳。他回家后便和老婆商量。魏聿明公钱私钱都不管。他对数字不敏感,也很烦,碰到算账的事就头痛。反正老婆好,他们从没有因为经济问题吵过嘴,双方父母她都定期给些钱,他又没有情人要养,根本就不需要搞什么“私房钱”。公钱呢,他就交给一个叫唐之忠的副主任管,一支笔。他乐得个轻松。

老婆一听,说:“这个事你自己定。是执著于自己的操守呢还是改变自己的风格,你好好想想。我也不多说。我一个女人家,没有你们男人辛苦,更没有你们活得累。我不求上进,我不当官,没关系,也没有人说。所以,虽然我对你的现状很满意,也知足了,但你作为一个男人有你的想法,我很理解,你也应该有你的想法。男人确实要有事业,在商场就是要发财,在官场就是要做官。而且我了解你,即使不站在你老婆的立场,我也希望像你这样的人能更上一层楼,你现在的舞台太小了。我知道你其实有很大的抱负,但没有平台,再好的想法也只能枉然。所以,无论怎样,我都支持你。你定吧。如果要买个包,我取钱给你。”魏聿明很感谢老婆对自己的知根知底,说:“还是送吧。我想贵的我们买不起,太便宜的又拿不出手,就送一个中档的吧。我看金利来的公文包还可以,既是名牌,也不是很贵。”

江小林说:“那就金利来吧。看你们郑厅长那架式,估计在部机关没有什么油水。在北京啊,局级干部还真不算什么,但到了地方,那可就是个大官了。专车专房专秘,掌握这么多资产,掌管这么多乌纱帽,那就真是个官了。”

“那倒也是。在部里,就管着局里几十个人,还没有人事权,车子也不是专用的。我到部里出差,看到一大堆局长副局长都是坐班车上班,有的还骑单车。大事也作不了主,上面还有副部长、部长,直的是一身寒气、两袖清风呀。在省里,厅长就是一个讲话算数的人了。”魏聿明道。

魏聿明就去了一趟红太阳商场,花了接近两千元买了一个金利来的公文包,棕色,带翻盖,挺气派的。

上班时,他就找了个文件夹做掩护,提了包去了郑厅长办公室。郑京一个人在,刚收拾了一下桌上的东西。见魏聿明进来,噢了一声,点了一

下头示意他坐。

魏聿明没有坐,而是抖抖索索地把包放到郑京桌上,平时说话利索的他一下子变得结巴了,说:“厅长,您搬进新居,我没有别的表示,送一个包表示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