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活字印刷,千古业(2 / 2)

五代窃国 一字营 4972 字 2019-09-26

张左耀解释:“印书自然不能用印章,我有办法弄,很便宜,而且很快,成百上千的印,只要纸张够便宜,书就够便宜,这点伯父放心,至于买书,老规矩,李家全权负责,甚至过些时候成气候了,咱么可以再开一个书本买卖权的聚会。”

“纸,李家虽然没有,不过问题也不大,如果需要,我可以说动成都开造纸坊的朋友直接到南浦开分店,直接在南浦造!”说着,李禾青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细细的盯着张左耀:“贤侄啊,如果此事能成,老朽敢断言,贤侄之名,必将留史啊!”

“啊?”张左耀先是一愣,后又有些不好意思,他还真没想到这个,他就想着钱了,又不傻,顿时知道李禾青说的什么,自己抢了毕生的伟大贡献,摆后世,这就叫剽窃,不过他自然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伯父,别寒碜我了,最多一个月,我就给你捣鼓出来,到时伯父再联系纸业的朋友吧!”

“不必,我这就给他写信,你的东西一出来,只是你的东西做出来快,造纸可快不了,只能从州府购买来先用吧。”李禾青显然给与了张左耀最大限度的信任,让张左耀不知道说点什么好。

还好,随后李禾青有些踌躇的问起:“贤侄,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伯父只管开口!”张左耀正色。

“你想走哪一步?这世道,心大不要紧,只要有实力,可是实力有时候满足不了心欲,就会出错的!”李禾青的话像哑谜,不过张左耀却听得明白,李禾青这是怕张左耀野心不小。

“呵呵,伯父,言笑了,左耀那有什么心,有二亩薄田,有二两酒钱,老了能像伯父一样在家写写字,这就是左耀的心思!”张左耀的话有些颓废,有些无奈,却是事实,不过他随后又补充:“然,世道艰难,总要有些东西抓在手里才安稳。伯父撑着偌大一个李家,反过来,也可以说李家撑着伯父,不是吗?”

李禾青点点头:“好,只观人事易张狂,只钻人心易偏执。你能有心退让,我就放心了。不过,你还年轻,谁又敢说一切只待明天,或许是今时也未可知!”

说干就干,回到军营,张左耀叫来了胡三,四处寻找粘土,他自然知道铅活字更好,不过一来慢慢实验溶铅太过漫长,二来太贵,他怕买不起,不如先弄简单的,有钱了再换代便是。

张左耀此刻只求成功,暂时不论质量,很快就有了眉目,用粘土治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注意变形,注意硬度,只用了两天,第一批十个字张左耀就弄了出来,青石县南浦军特旅制造。可惜,字迹歪歪扭扭不说,规格不好,平整度也有问题。当然这些都是可以改进的,不说别的,南浦镇就有懂雕刻的师傅,关键就是有字帖,规格可以找李家的铁匠师傅打制一个铁模……

对于张左耀的不务正业,特旅的上下军官早已习以为常,他们只管抓好自己的新军训练,到也不在乎张左耀干嘛去了,唯一有趣的是,张左耀这些天,天天望李家跑,让这群大老爷们忍不住的妄想着李娘子是不是还是黄花闺女,可怜人家李娘子远在州府,却白白背了个黑锅。

“陪戎,这活到是简单,可是我到底刻什么字啊?”又花了几天,搞定模具,四四方方也好弄,张左耀准备规模制活字了,到头来他却给雕刻师傅的问题难住了,是哦,得有刻本啊,刻什么?

最后,思来想去,张左耀发现自己忙糊涂了,印书最初的目的是筹钱建蒙馆,让孩子上课用,当然是印课本最合适了。当然不是张左耀小时候用的课本,这个时代哪有那样的老师,张左耀自己也早忘光了。

“你等着,我给你找三字经来,就刻三字经吧!”张左耀留下一脸糊涂的雕刻师傅,转身就望李家跑去。

张左耀当然要失望了,等他跑出匠坊,他才想起来,三字经都还没编出来呢,你上哪里找去?他脑子里的蒙馆四大读物,此刻还只有《蒙求》《千字文》两本,三字经与百家姓都还没编出来,张左耀即背不出,也没那文采不是。

更让张左耀郁闷的是,李家这时候又没孩童,哪里找千字文和蒙求去。

“老爷子,不如,你来写?”张左耀突然想起酷爱王羲之的李禾青。

“我?那怎么成?”李禾青摇头不已:“老朽字迹丑陋,何敢刊印,若是耽搁了孩子,岂不大过……!”

话是这么说,不过张左耀却看出来,老头眉头耸动,坐立不安,可见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甚至有些按耐不住的兴奋,他赶紧推动一下:“这话怎么说,老爷子的字我是见过的,确实不及名家风范,但好在端庄厚重,精细而稳实,不正好教育孩童踏踏实实做人,一步一个脚印?”

“好一句踏踏实实做人,一步一个脚印,说得好!”李禾青说着裂开了嘴,像个孩童一般,还追问:“就我写?”

“就伯父写!”张左耀点头,也笑了。谁也没想到,数月后,到书大量刊发,尽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