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侠之大,救国济民(2 / 2)

五代窃国 一字营 5958 字 2019-09-26

“关统领,何时移防,何时开始收编,一切都是招抚和刺史谈,招抚军只管定下计划,咱们就没有必要再说下去了!”看那些杂事说的差不多,张左耀便打断了关鸿:“在下倒是有个问题有些冒昧想问!”

“招抚请说!”关鸿点头。

“关统领是否有意随刺史入蜀?”张左耀说着双眼一动不动的望着关鸿。

“没有!”关鸿倒也干脆。

“那关统领是否有意在蜀军军中为官?”张左耀其实很矛盾,如果是关鸿有意,他担心根本管不住他这个大游侠;如果关鸿无意,如何安排关鸿也是个麻烦,他一动,守备军军中侠客必然闻风而动。影响面决不会小。当然,他也觉得会有第三种可能,才会有此一问。

第二问,关鸿凝视张左耀良久,这才反问:“在下以侠自居,又以身为官,张统军不是觉得不合适,反而什么都没做好吗?”

张左耀郑重摇头:“说了那是一家之言,张某一不是成州百姓,二不是成州刺史,一时感慨之言,如何能当真!”

“为何当不得真?”关鸿却笑了起来,充满了苦涩:“即便真是无心之谈,张老弟也正好说到实处!我不适合为官,累了!还是交给刺史他们吧!”

这话说到刺史,张左耀一阵沉默,难道有什么官场斗争?不过,想了半天,对成州缺乏认知,也没什么眉目,只好试探性的问起:“关大哥有什么难处?或者说,有什么在下可以帮忙的没有?”

“哈哈!”关鸿半响,大笑出声,搞得大家不明所以,笑了好一会,他才开口:“不必试探什么,我和刺史不合,整个成州都知道,若不是军中多侠义之士,多好意于我,那还有什么成州防御使。倒是你,当真出生牛犊不怕虎啊!”

张左耀先是皱眉,别同武兴城钟离一样,再来个统兵将军不想归蜀的事情了,这位能耐可比钟离大太多。他要是闹起来,这成州麻烦可就大了。正想着,听到最后一句,张左耀又疑惑了:“关大哥此话怎讲?”

“不是吗?你连成州几家人都不知道,就敢来找我!”关鸿有些哀叹的味道,又接着说到:“劝你还是快些离开吧!招抚使正和刺史大人谈得正欢,你我却聚在一处,总有些不合适的!”

人家在好心提醒,张左耀还是听得出来,不过他不明白,既然成州一个政一个军两大集团不合,又是怎么统一意见投蜀的?必然有一方妥协。关鸿吗?

既然人家自称君子坦荡,张左耀直接问:“归蜀,关大哥为何让步?”

“啊?”关鸿一愣,显然张左耀猜对了,但随后关鸿又是一阵沉默。死活不开口。

“为百姓?”张左耀又问。

“呵呵!如果能这么说,关某平生足以!”关鸿无奈,又不甘,随后像是下什么决心一般,挥手屏退了左右,望了望白波等人,张左耀没说话,意识是他可信,但关鸿依旧不开口,张左耀只好对白波点头示意他也退下。

不一会,宽宽的屋子只剩一副字画两个人,几张空座椅,以及两盆不知明的植物盆景,

“哎!”张左耀沉默的等待着,好一会,关鸿叹了口气,说起一段语录:“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年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大唐悍将,凌烟阁第八人,李绩将军!”张左耀顿时明白关鸿说这段李绩说这话什么意思。他向往自己能有这样的成就。所以才做了官。

“老弟也知道!”关鸿眼撇,有些意外,然后有些追忆的说到:“三尺剑博得些许贱名,年少轻狂则自鸣得意,得上任使君潤目从戎拜军,弱冠而统兵更是目中无人,以为自此不为世事所羁,步李将军之后,然,不涉艰险焉能强心智,不通人情安能立朝堂!……可惜,直到而立,关某才懂这些!!!”

张左耀有些想笑,也不知这位大侠到底被现在的刺史大人怎么折磨的,不过可不能真笑出来,这可是人家半生的感悟,回想到正题,他问到:“关大哥后悔了?”

“后悔?为何?”关鸿不解。

“后悔当年持剑杀人。后悔当年提刀从戎。后悔这半生为民请命!”说着,张左耀将身挺直,平视关鸿。

“自然无悔!”关鸿想了想才回话,说着突然想起什么,有些错愕,又有些疑惑的望着张左耀,久久不能言语。

“大哥仗剑是为救百姓,此刻无悔,既是对得起那三尺剑;从戎亦为百姓,此刻无悔,既是对得起使君提携之恩;”张左耀真心的点头赞叹,然后他自己想起了那句狗血的话:“我的家乡有位长者如此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看大哥前半身都是依此为志,且为之不懈;然而此际,大哥贵为一州防御副使,守备统军,即便有难处,顶多也就算不如意而已,但如果就因为不如意而中途折返,失了那份不懈和轻狂,大哥又真能做回侠客?又或是,大哥甘心回家做个田舍翁,望这天下豪杰尽撒豪情?”

一席质问说毕,张左耀有些颓然的望着关鸿,他突然发现,这些话也应该是对自己讲,无奈之下自己是可以做个田舍翁,不过如果自己试着仗剑三尺,不说救得这乱世天下人,起码也要尽一份心,三十载后有人如此问自己,难道告诉他,自己很后悔?

张左耀突然很想笑,他自己把自己说服,他也终于明白当初自己怎么就突然有了关于秦州的那个计划,也明白自己为何此刻他又极力的劝解关鸿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