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太子大婚(一)(2 / 2)

阉党 傲骨铁心 2945 字 2019-09-27

成化二十一年正月初八,礼部定太学张峦之女张氏为太子妃,宪宗准。初九,上谕:太子大婚,责礼部办,一应俱简,以为贵妃祈福。礼部尚书汪朝等据理力争,以太子为国之储君,大婚岂可草率,当极其隆重,引宪宗大怒。迫于皇帝及内阁压力,汪朝宗只得立即着手太子大婚之礼。

十二日,内阁阁辅万安请罢西厂,宪宗未复。消息传出,天下哗然,世人言“朝中又有奸小作崇,要陷害功臣。”京中现小儿童谣,并有御史上书弹劾万安,锦衣卫奉令严察,其间与西厂冲突数回,三死二伤。

十三日,东厂查封湖广会馆,叫童议朝政罪将其内所居数十名士子皆下大狱。

十四日,司礼秉笔、御马监掌印汪直回京。宪宗召对后,汪即闭门谢客。

十六日,兴献王母邵妃弟邵成领锦衣亲军大汉将军,邵龙领上直二十二卫,皆受伯爵。一时,邵家成了仅次于万家的皇亲,权势逼人,京中百姓有“生男莫欢喜,生女才是福,君若是不信,且看万邵家。戏言。十五日,礼部议定太子大婚礼仪,宪宗择辅万安全权负责。万安与汪朝宗商议后,定下十六日为纳采、问名之日。

当日,礼部官员拟定了纳采问名礼仪后,又和一大帮太监、宫女,忙前忙后,布置典礼会场。按“常仪”陈设仪仗于东宫外,设女乐于东宫丹陛上。乾清宫正殿内,则临时设置两张桌子,铺上杏黄色缎子桌布,一桌上面放“节。”另一桌上面放“问名”诏书。准备送往张家的礼物,也一应俱全的摆在上面。

大婚的礼仪,皇室成员、朝廷命官也难得一见,也许一辈子就遇到这么一次。因宪宗从简要求,各地藩妾外臣皆无法前来,所观礼官员皆为京官,且三品以上大员都未前来,大多为些五六品的各部中低官员,这些人光顾着看热闹,忘了遵守纪律,以致有宫外喧哗一片。鸿驴寺的官员忙整顿观礼队伍,维持秩序,惹得好多“卖呆儿”的官员,对他们侧目而视。

“吉时已到!”

随着钦天监监正宋义的一声大喊,太子朱估楂在东宫官员、侍卫、太监簇拥下,步入东宫正殿。官员们伏地叩拜,寄呼千岁。宣制官手捧宪宗诏书,站在东侧丹陛上,高声宣诏,任命礼部尚书汪朝宗为大婚正使,吏部侍郎侯吉为副使,去张家行纳采,问名。乐曲声中,汪侯二位天使奉节、奉诏。礼成,太子退。

汪朝宗持节,侯吉捧问名诏书,宫中仪仗队、鼓乐队在前开路,送礼官员跟在后头,自东宫出,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地奔向张府。

太子回到寝宫后,则是一脸疲惫的坐在了锦凳之上,东宫领太监部龙忙递上热毛巾,关切的看着这几年自己看着长大的太子道:“殿下要是累了,不妨躺下歇会,纳采问名都是那些官员们的事,今日已无其他事,正好歇了,也好养精蓄锐,应付明日

已经十七岁的九儿接过毛巾,轻轻的的擦拭了一把脸后,目光突然呆滞了一下,有些伤神的看着地面,久久不语。

许久才叹道:“要是哥哥在这里该有多好。”,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肌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