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十五节 招商引资(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15.招商引资

就在几天后沈红玉把一百万送给了郭世东,郭世东又约出涂刚在高水市豹子头山上的一家小菜馆送给了他。涂刚当然感激了一番,自然也许诺了好多。说好等一旦万梅上位后他的事情办成,就来操作郭世东的提拔。郭世东知道是不能着急,可是当把东西送出手后,心里又怅然若失。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患得患失,并且在患得患失中巴望着未来的前景与希望。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做官和种地真的没有两样,农民也是如此,春天里把种子连同希望播撒下去,你不能着急地立即就会有硕果累累的秋实。也许遇到天旱,种子压根儿不会发芽,也许生根发芽拔节抽穗后长势良好,一场暴风雨就会前功尽弃。但是你不能因为天旱或者暴风雨就不去下种。

郭世东在之后就陷入无休止的等待中,无聊至极的时候,他就想起了莫莉,莫莉自从调到榆树县文化馆下属的歌舞团,也很是为郭世东长脸。努力工作,不断充电,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种赛事,拿了许多奖项。郭世东的电话打过去的时候,莫莉正在练习一首新创作的主旋律歌曲,听到郭世东要自己去文山散心,莫莉就说她正好也有事情要找他,就出了歌舞团的练声房。

文山位于榆树县城东北10公里处,属于西州名胜之一。文山风光秀丽,集儒、道、释于一山,尤以创建于唐代的鼎新文山书院以儒文化称著,故名文山。文山四季皆景,可供游览的景点达30余处。“文山雨过”更是榆树古城的十大景观之一,是指雨后的文山更是苍翠欲滴,有诗曰:“层峦迭嶂接苍穹,更喜纱笼翠髻松。朝过雨岚飞黑水,晚垂虹带挂晴空。阴来云气连三岛,日上霞光近九重。柱笏频看情思好,漫吟佳句乐雍雍“。鼎新文山书院,坐落于文山腹地,初名文山雅筑,始建于唐朝末年,清康熙八年筹资重建。书院坐北朝南,靠山临谷,为二进三合式院落。内院正面有正房七间,名“鼎新舍”;南北两厢房各5间,额书分别为“开智”、“修德”。门外石坊北向,额题“澄怀”。史载,文山书院为元左丞吕思诚父祖数世读书处。整体建筑保存完好,院内尚存一批明清碑刻,其中,尤以孙毓芝集柳玄秘塔作五言诗石刻最为珍贵。二十世纪末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文山景区的一大亮点,也是来游者必不可少的去处之一。

郭世东虽然没有上过大学,骨子里却很敬畏文化,最崇敬的就是书院文化,全国四大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他都去参观过,但他并不以为然,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文山书院虽然规模和影响都和四大书院相去甚远,可是在他的心目中却有四大书院比不上的影响力。他固执地认定文山大批政士才佳、贤能俊杰的涌现与书院息息相关,与书院文化一脉相承。所以榆树城能够仅金、元、明、清四代,经科举,文山中进士的就有300人,举人800人,各类贡生1000人。他们有的为官一方,彪炳史册;有的戎马倥偬,沙场建功;有的著作等身,声名远播……也就吧不足为奇了。

郭世东爱好搜集整理史志,想当初榆树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撰写县志那会儿,郭世东虽然作为一名科级领导,仍然对编写县志乐此不疲,自告奋勇承担了关于文山这个条目的撰写工作,所以他对文山的历史沿革和历史流变是有发言权。在广泛地收集占有资料之后,郭世东甚至加上了自己对文山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联系西州博大精深的书院文化,撰写出关于文山的前世今生的条目。但精益求精的他仍然抱着探求真理的精神,不耻下问,广征博引,吸收别人的意见,甚至带着自己撰写的条目亲自到榆树城有名的政协主席关谨和作协主席淮天下去聆听他们的教诲,终于写出了内容翔实观点中肯全面客观的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