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十二节 大相径庭(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2007年春,根据《西州省煤炭可持续发展管理费征收管理办法》的规定,西州省煤业公司停止了资源费的收取。50多个出省口煤炭管理站,开始协助地税部门开展对可持续发展管理费查验补征。

2007年夏,西州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后,面对收费权被拿下大半的现状,西州省煤业集团正在通过结构重组谋求新的出路。

稍后不久,西州省物价局下发文件,规定煤业公司收取煤炭代销管理费、出省煤炭服务费、市场交易费等3项费用的职能。但前两项收费的截止期为2009年8月底。

改制重组的西州省煤业集团共有省国资委和各市国资委12家股东,省国资委控股。表面上看,长期困扰煤业公司发展的产权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2007年秋,西州省煤业集团开始改革,总公司已经完成了工商注册,有部分地市公司挂牌。但因资产太复杂,牵扯到110个县,20个市,10个相关厅局,可能几年内都解决不了。

好多地市公司在设立分公司的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工商注册登记工作的困难很大,这使“设立”工作处于停滞状态。不少公司规定时间已过去一半,才完成不到20%的任务。

西州省煤业集团公司200多个分散在全省各地的销售站,并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经销营业。不少销售站主要工作还是查验煤炭准销票和调运单,没有销售经营煤炭任务。

不久,《中国观察》杂志发表了题为“‘煤霸’为何令行不止”的文章,抨击西州省开征煤炭可持续发展管理费,废止资源费,煤业公司、煤卡“寿终正寝”,西州省煤业公司又推出了“区域经销”,在出省公路上增设关卡,向煤矿和用煤客户重复征收各种费用,垄断区域煤炭经营权,引发许多矛盾的类似“煤霸”的行为。

无独有偶,《经济万象》也刊登了电力巨头“状告”西州省煤业公司的报道。从2007年夏,一份由下属20家西州省发电企业联合具名的文件,已经由西州省电煤协调委员会提交给国内重点电力企业。电力巨头“状告”西州省煤业公司的文件开始在电力系统流传。这份陈情书的主要内容是反映西州省煤业公司以“经销差价”的名义对省内煤炭收取吨煤15-25元不等的费用。

“今非昔比啦。”西州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一些职工如此形容眼前的巨变。他们说,整个煤业系统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结构重组,这先从机关总部开始;煤业系统的所有部门都要打乱,重新分配,所有人员也要重新安排,以前30个科室现在会压缩到8个,“整个煤业系统从上到下都是手忙脚乱的”。相对于全省6万多员工而言,部门重新划分决定着他们的命运。

谈及煤业公司眼前的遭遇时,他们一脸沮丧。有的说,“改制是迟早都会到来的,依靠收费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这次大改制一部分人肯定要被精简,这和下岗没有区别,已经有不少人在考虑退路了。”

距离2009年8月底只有一年时间,为了给西州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寻找未来的出路,总经理罗伟章和党委书记梁世龙一起带着关于建设中国龙市煤炭交易中心的意见,去省政府向省长何晓东汇报。

省长何晓东草草翻阅了一下方案,觉得有研究的必要,安排办公厅主任通知班子成员全部参加。

总经理罗伟章简明扼要地陈述自己的想法:“为了保证中国煤炭能源的安全和有效供应,有关部门在煤电两者之间充当了费力不讨好的协调角色,用计划经济有形之手去调控越来越复杂的煤电尖锐矛盾,已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调控的力度日渐削弱。煤炭订货会陷入僵局,表面原因是煤电价格纷争的尖锐矛盾,电煤的政府指导价与市场煤价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而透过煤电博弈的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煤炭市场改革的严重滞后。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纷争的尖锐矛盾?如何才能保证煤炭能源的安全和有效供给?我认为,出路只有一条:彻底推进中国煤炭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中国龙市煤炭交易中心,是加快中国煤炭市场改革的突破口。”

党委书记梁世龙深有同感地说:“西州省的煤炭长期是按计划价格调配,煤炭是中国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西州省几十年支撑全国的煤炭需求,但煤价一直是按计划调拨价,很低。长期以来煤电一直是国家计划控制下的产业,一年一度的全国煤电产运需衔接会持续了几十年,几乎成为中国最长寿的计划经济模式下进行物资分配的订货会议。近年来,煤炭订货会遭遇了越来越多的困境:订货效率低,订货成本大,订货合同执行难,尤其是煤电纷争和博弈的尖锐矛盾,已成为每年入秋以来中国煤炭能源领域的最大新闻。这种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煤炭订货方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省长何晓东关切地问:“快讲讲具体的运作方案。”

总经理罗伟章看到省长如此关心,于是进行了认真的讲解:“根据规划,中国龙市煤炭交易中心将和西州省国际会展中心捆绑建设,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配套建设五星级和三星级酒店各一座。中国龙市煤炭交易中心将以现有的龙市煤炭交易市场为基础,由中国企业500强第70位的西州省煤业总公司牵头,邀请中国煤炭销售协会、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龙市铁路局、西州省焦煤集团、西州省焦炭集团及国内大型煤炭生产消费企业等作为股东,共同组建“中国龙市煤炭交易(国际展会)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据相关专家介绍,建成后的煤炭交易中心,拥有固定交易场所和现代电子商务、网上银行交易系统,提供现货交易、中远期交易、期货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开放式运营的现代化市场,将打造成融煤(焦)炭交易、货款结算、合同担保、融资服务、运输仓储、物流配送、信息咨询、会展商务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煤炭商品交易中心市场。中国龙市煤炭交易中心将把国内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巨头‘一网打尽’,并吸引更多的国际煤焦贸易商入场交易,在初始阶段实现煤焦年交易量7亿吨左右,将在2010年前后,完成企业上市工作。让我们集团党委书记梁世龙给诸位领导汇报一下龙市煤炭交易中心建成后,对我国的煤炭市场产生的影响。”

梁世龙于是分析道:“我国煤炭市场具有“分散生产、集中消费”特征,全国供给方有两万多家企业,消费方主要是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中国龙市煤炭交易中心建成后,可为交易各方搭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易平台,避免暗箱操作,创造平等交易的市场环境。铁路交通运力紧张,造成我国煤炭产品物流成本高、交易费用大、国际竞争力弱。建立全国统一煤炭交易市场,可为铁路部门合理安排运力、减少中间交易环节提供一个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年出口煤炭8000万吨左右,位居世界第3位;焦炭出口占世界总贸易量的57%,是唯一在世界能源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也是唯一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能源产品。但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权威价格。国际贸易的定价规则长期被少数巨头所垄断,致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龙市煤炭交易中心建成后,国际煤炭市场将出现‘中国价格’。将来,产煤的、拉煤的、用煤的都在这里交易。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年交易额8000亿元的大市场,成为世界第三或第四大的交易中心,比肩纽约原油和伦敦原油交易市场。”

会上领导们发表了很多意见,最后要求省办公厅将西州省煤业集团总公司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以省政府的名义报国务院。

2007年5月份榆树县煤业公司与光明煤业集团公司分开运作后,针对光明煤业集团公司亟待健全党组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实际,要海要求集团办公室起草了健全党组织的请示,并多次与县委书记焦江山汇报情况,还亲自与县委组织部疏通。经过努力,2007年秋,经县委组织部批复,光明煤业集团公司党委正式组建成立,所在党员成为全县新经济组织党员队伍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同时要海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集团公司党委所属各支部设立了专职书记,配齐了支委成员,扎实开展组织、思想、作风建设,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得到加强。党组织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抓共管,协调并进,这使光明煤业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呈现诸多亮点,向世人充分展示了光明人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为了使作为高水市“百项重点工程”之一的富强煤业公司年产百万吨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要海和集团公司董事会高度重视,倾力关注,在项目审批、建设等方方面面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经过公司领导和员工上上下下两年多的辛勤努力与忘我拼搏,终于在2007年夏榆树县煤业公司与光明煤业集团公司分开运作后实现联合试运行。

要海兴之所至,亲自带着周正、顾建国、龚倩军到富强煤业公司年产百万吨改扩建工程现场参观联合试运行,当他看到皮带系统将亮晶晶的煤炭从地层深处源源不断地运输上来时,心里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