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南明三大疑案(2 / 2)

朱由菘英明!

不过还好,经过辨认,由于很多人还是认识太子的,这个人是个冒牌货。

于是经过刑讯逼供,此人承认自己本名是王之明,并供出了“幕后主使”穆虎。

这个事情就算告一段落,虽然有人怀疑幕后还有人,不过对于这个奇怪的事情,朱由菘不打算深究,免得再搞出一份黑名单。最后假冒太子和穆虎被打入大牢。高梦琪革职。

第三件:童妃案。这个案子就比较简单,有个姓童的女子,从河南来到南京,自称是朱由菘的老婆!刘良佐首先得报,于是他让自己的老婆去问了一下,这个女子说的煞有其事。

于是刘良佐赶紧把这个女子送到南京。

乖乖不得了,多了个老婆,自己都不知道。

朱由嵩立即否认,宣布童氏为假冒。见都不见,交给都督冯可宗审讯。结果审出来一堆证词“年三十六岁。十七岁入宫,册封为曹内监。时有东宫黄氏,西宫李氏。李生子玉哥,寇乱不知所在。氏于崇祯十四年生一子,曰金哥,啮臂为记,今在宁家庄”

我擦,本来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交给你们,让你们直接办了的,结果你给我搞出这么一堆东西来,真拿我不当皇帝!冯可宗撤职!

对此朱由菘非常愤怒:我的原配是黄氏,死了,继妃李氏,也死了。我一个郡王哪来的东宫西宫。一件再明显不过的事情整出了这么多幺蛾子。

最终假冒的妃子被严刑拷打,死于狱中。

按理说,这个案子最清晰,但是疑点也最大,一个女子,冒充别人的老婆,只要那个人不是白痴,这简直是自寻死路。

如果没有人指使,鬼都不信。

这三件案子,直到南明灭亡都没搞清楚,甚至假太子案还闹出了巨大的风波,直接导致了南明的翻船。

历史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谜团,都是人为的。

看似毫无关联的三大疑案,最后都存在一个疑点:事情到底是谁指使的?

答案,不知道。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的分析,当然仅供参考。

我认为,是东林党,而且朱由菘可能也晓得。

这三个疑案有个共同的特点:矛头都指向朱由菘。

第一个案子,大悲和尚明显是被重金收买,真实目的是要制造舆论,诋毁朱由菘,否则一个和尚吃饱撑了没事,说什么“今潞王贤明,应为天子,欲弘光让位”,古代又不像今天有电视,有报纸,晓得国家领导人干了哪些事情,他一和尚会晓得谁贤不贤的问题?要说没人指使鬼都不信。那为什么又要搞出钱益谦。我认为东林党很可能对于钱益谦的“叛变”很不满意,所以故意的。不过后来阮大铖搞出了一份黑名单,这个东林党也没想到阮大铖能这么狠。马士英和朱由菘一看玩的这么大,大局为重,就给摁了下去。

经过第一个案子造的舆论,第二个案子,继续给朱由菘点难堪,但是朱由菘实在不是一个脓包,他这个事情处理的很漂亮。有点出乎东林党的意料之外。最后甚至“遗憾”地表示:要是真的太子,可以迎入大内,仍当皇太子,谁知又不是!

第二个案子被朱由菘轻松化解之后,于是整出了第三个案子。我认为第三个案子是个真正的杀手锏。最简单却是最阴险恶毒。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做个推理题

现有甲乙两人,乙声称自己是甲的老婆,甲说不是。这个是什么情况?答:乙是冒充的错!应该存在两种可能:a甲说的是假话b乙说的是假话朱由菘选择b,但是东林党会选择a

对应到这个案子,所谓的“童妃案”就变成了“皇帝真伪案”!这才是这个案子的真正目的!

假太子案中东林党意识到这个皇帝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于是弄出了这么恶毒的一招。

但是他们都低估了朱由菘。关键时刻,他是能洞悉这个阴谋的。所以无论是亲王,还是太子,他都可以去见一见,认一认。对这个童妃他干脆选择不见,因为自己没有这个老婆。

大家想一想如果见了面,就等于承认自己有个童妃(要不你干嘛去辨认),再来否认,而东林党本来就掌握了笔杆子,很会造舆论,如果他们坚决认为童妃是真的,皇帝是假的,那就一发不可收拾。本来这个皇位就很多人反对,要出了这个事情更加有理说不清了。

在前两个问题上,朱由菘都表现得很大度。唯独这个问题,他发了火,并且撤了审判官的职。他的意思很明确:不要跟我玩花样,老子不是傻子。

阴谋被识破,东林党白忙活一场。<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