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建立抗清民族统一战线(2 / 2)

先和大顺军干了一架,结果没打过。幸好人家大顺军就是来投奔的,于是派人过去谈判。何腾蛟同志虽然很不喜欢大顺军,在何腾蛟眼里那就是一群流寇。

但是人家有实力,分分钟就把你给灭了。

这样子抗清民族统一战线就算阴差阳错的建立了起来,实在不是何腾蛟有胸怀,而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当然何腾蛟是极不乐意地和大顺军联合了,何腾蛟的下属堵胤锡就显得比较厚道,而且比较有头脑。

堵胤锡,1601年出生,无锡宜兴人。相比何腾蛟,堵胤锡是正宗的科班出生。

要说这个人的命不太好,11岁就父母双亡。

封建时代,比较喜欢定娃娃亲。

所以虽然堵胤锡父母都死了,但是还是有亲戚的就是他的岳父。

岳父家比较穷穷,但却急公好义,而且他的岳父估计比较有眼光,他坚决认为这个娃娃比较有前途,送他进了私塾。

堵胤锡这哥们小的时候就很喜欢恶搞,据说堵胤锡小时候常干的一件事情是,每天读完书后就跑到邻村的酒店去“纵酒撒野”,还随身携带一个用死人头骨自制的“大酒杯”。如果哪一个五六年级小学生公然在校这么干,必然被我们的教育家们视为问题儿童。但是在西方看来堵胤锡这个行为是比较有“灵气”的。

对于西方的教育,我们还是要学习的,人家这一套确实很善于培养人才啊。

果然很有灵气的堵胤锡干出了一件很牛逼的事情。

当时,明王朝在辽东的战事频频失利,朝廷启用熊廷弼经略辽东,并下诏各地举荐边防人才。

堵胤锡听说后拍案而起,大声说道:“不忘沟壑终吾志,未灭匈奴莫问家!”并立即写下洋洋洒洒数万字的《安边十策》呈给常州知府何应瑞,自称若没有自己出马帮忙,熊廷弼经略辽东必然失败。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堵胤锡是对的。

不过这个何太守当然不会这么认为,还以为遇到了疯子,客客气气夸了这个“狂生”一顿然后送出门去,堵胤锡的一腔热血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下文。

投笔从戎碰了个软钉子,没办法,还是只能走科举应试的老路。

这哥们毕竟天赋摆在那里,奋发苦读了十几年,1637年中了进士。

这哥们从小就不是个让人省心的人,所以官当得也比较有个性,也没有太多的升迁机会。

他的一大“爱好”就是打击危害地方的豪强势力,上至长沙吉王府,下至地方盗匪,只要敢于为非作歹无一不被痛打得抱头鼠窜。这些地方豪强也不是省油的灯,直接告了他一状。

结果正好顶头上司是史可法,史可法就找堵胤锡谈了谈话,本意是敲打敲打这哥们的。

一谈之下,惊为天人!认为堵胤锡有国士之才,不就崇祯自尽弘光继位,堵胤锡就被提拔为按察司副使兼提督湖广通省学政,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湖北湖南两省的政法委副书记兼任教育厅厅长,副部级干部。

这哥们虽然主管教育工作,按照他的性格,肯定也闲不住,所以就搞起了搞武备,在民间招募抗清志士,亲自考核其胆气和勇力,前后招募3000人。

后来在何腾蛟的推荐下,又进一步升官当上了湖广巡抚,负责湖广前线的抗清工作。鉴于大顺军东路军已经和何腾蛟达成了联合的协议,

所以当他得知大顺军的西路军驻扎在荆楚一带时,就亲自赶赴荆州大顺军军的大营中谈判。

到达驻地与农民军众将相见后,这位仁兄慷慨陈词,极力主张联合抗清,以死报国,由于他说的非常诚恳,大家都很感动,感动的结果也很美好:就是表示听从命令。

李过的养母高夫人(李自成的老婆)见到堵胤锡后表示:“堵公,天人也,你等切不可辜负他的拳拳苦心啊”。西路的大顺军接受明军,改编变成“忠贞营”。

鉴于何腾蛟对于大顺军实在看不顺眼,但是大顺军投靠了何腾蛟之后,也算是何腾蛟的下属了。

大顺军的头领都是一群农民出生,在有文化的何腾蛟面前,打仗也许还行,要是搞政治斗争,那就是一群小学生。

东路军本来是李自成刘宗敏亲自统领的,由于这两位大佬都已经挂了,东路军的大军就由两个地位比较低下的郝摇旗、王进才统领,这支部队数量比较多。李过、高一功的西路军,这支部队数量比较少,但是李过高一功地位比较高,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比较强。

何腾蛟充分发挥南明小朝廷的特点内斗,他拉拢郝摇旗、王进才,打压李过高一功。

但是不管怎么说,纸面上,相对于清军,何腾蛟纸面上的实力是比较强的。<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