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后院起火1(2 / 2)

金声桓起义之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到江西还有赣州在清军手中,就率领军队浩浩荡荡杀向赣州,赣州这个地方三面环水,视野开阔。金声桓空有20万人马,只能搞添油战术,结果只有一个:攻不下来。

这个时候,金声桓起义的消息传到北京多尔衮的耳朵里。多尔衮吓了一大跳,立刻采取措施,多尔衮的措施就高明多了:第一从北京派谭泰河洛会率兵平乱,第二命令南京的军队逆江而上,与安庆大军会合,第三将进攻湖南的军队调到汉阳,防止湖北再出叉子。

这样子,北京和南京的部队兵分两路,金声桓的部队都在打赣州,自然各地兵力空虚,很快,清军就收复了九江等地。金声桓见势不妙,赶紧撤退,最后退守南昌。清军在征南大将军谭泰的统领下,完成了对南昌的包围。

走投无路之下,金声桓只能各处求救。李成栋这个时候正好不知道该干嘛,接到求救信号之后,再加上他也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江西没了,广东还会远吗?)。

于是李成栋率领大军进入江西。李成栋不直接支援南昌,直奔赣州搞围魏救赵。

想法是不错,问题是,金声桓率领20万大军没打下来的赣州,实在是个硬骨头。和他的老上司高杰一样,李成栋也是比较天真的,搞诡计实在不太在行,他写了封劝降书给赣州守将刘武元。

刘武元假意投降,李成栋自以为计谋得逞,结果等到李成栋大军一来,还没站稳脚跟,就被刘武元打了个措手不及。没办法,只能撤退。

这样金声桓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谭泰也是一个比较有计谋的将领,他知道这个时候进攻南昌,那就是消耗战,清军人少,由于金声桓的反复,多尔衮已经不太相信汉族人,所以这次从北京排除的军队是清一色的满洲军和蒙古军,毕竟就那么点人,死一个少一个,不如围而不打,等到南昌的实在撑不下去,给予致命一击。

果然,围困了半年之后,南昌几乎陷入了“杀人为食”的地步,这个时候,谭泰一股作气,发动总攻。1649年正月,南昌被攻下,金声桓自杀,折腾了多尔衮一年的江西易帜就此摆平。

上次打赣州,还没开打就败了,回去想想李成栋很不服气,所以李成栋同志又来了,目标还是赣州。李成栋同志忠实实践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格言。

这次李成栋也学乖了,吸收了上次的教训,把外围的清军全部清扫完毕,也搞包围战。

战术不成问题。。。。但是。。。。。李成栋忘了,金声桓已经挂了,南昌也已经灭了,清军有的是援军。李成栋还没清扫完外围,清军就来了。

事实证明,打南明,李成栋简直堪称是名将,对付清军,李成栋就是标准的菜鸟。所以当名将也是要有参照物的,要是都是南明这样的对手,估计名将的人数会呈现指数型增长。

清军一举击溃李成栋,李成栋吓得屁滚尿流,全军溃散,而李成栋同志竟然在逃跑的时候慌不择路,渡河时掉到河里淹死了,稀里糊涂就挂了。

而李成栋的部将各自争相逃命,直到撤至大庾岭清点兵马时,才发现主帅无影无踪,经过追查,才知道李成栋已经落水淹死。

这就是臭名昭著、大名鼎鼎、难以定论的明末大人物李成栋的结局。

而李成栋的身后事,也还有必要再交代下,就这样一个搞了嘉定三屠,击灭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的“不替”功臣,摇身一变,重新成为明朝的“忠臣义士”。最后永历帝朱由榔亲口谥“忠烈”二字,赠太傅、宁夏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