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叛变(2 / 2)

他激动地连忙派人接应孙可望入境。

随即派人隆重护送孙可望进入北京。对于这位前南明最高领导人的归降,清方上下十分重视,不禁立即在湖南册封可望为义王,还派出多位亲王显贵出京郊迎以示敬重。

孙可望当年坐拥三省二十万军队,想求一字亲王之封而不得,如今带数十人投奔清廷,却受到如此隆重待遇,毫不吝啬封为一字亲王(尽管没有实权),当孙可望回首往事的时候,不能不感慨,永历朝廷啊,当年请封秦王,真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对清朝来说,?一点薪水,一,他,也就是一条狗。他选择的注定是一条不归路。

随着西南局势的平定,失去利用价值的孙可望也日益失宠,饱受打压和排挤。

终于到了1660年,孙可望在北京神秘死亡。清朝的说法是“病死”,真实的情况,大家都懂的。

100多年后,乾隆读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给孙可望的家族做了最终的裁决:孙可望子孙所有世职,嗣后不必承袭。

孙可望终于得到他应该得到的结局:南明中兴的英雄,遗臭万年的汉奸。

还是那句话,人在做,天在看。

孙可望加盟之后,顺治的确是如虎添翼。

顺治和洪承畴一改“以守为战”的既定政策,决定借着孙可望的“大礼包”,一举解决西南问题。

南明主要就是云南和贵州,这次顺治真的是动真格了,几乎把所有的家当都拿了出来。

大清朝兵分三路,准备一举歼灭朱由榔。

北路吴三国率领部队从陕西汉中出发,取道四川,进攻贵州。

东路洪承畴主力会同固山额真罗托,从湘西出发,进攻贵州。

南路固山额真赵布泰会同洪承畴麾下的张国柱,从广西出发,进攻贵州。

顺治的计划是,三路大军同时发动战略进攻,歼灭李定国的主力,让李定国顾此失彼,最后在贵州会师,然后。。。。。一起攻入云南,完!

顺治的计划基本上万无一失,成功率达到99%。不过为了进一步增加成功率,除了这三路大军,顺治又搞了个双保险:派信王多尼率领八旗兵南下,紧随三路大军。到了云南之后,由多尼统帅所有部队,一举灭亡南明。

尽管顺治上了双保险,又有孙可望的大礼包。但是毕竟南明还有军事天才李定国在,而且孙可望和李定国火拼的时候,实际上南明的损失并不大,大部分孙可望的部队都被朱由榔收归己有,真正战死沙场的还是比较少的。

粗略统计,保守估计,南明手下的部队还有20万:要知道,孙可望率领20万人马进攻李定国,最后才带了20人投降。孙可望一走,这些人马自然都归南明统领。加上李定国刘文秀自己的嫡系4万人马。实际上,还是有能力依托有利地形,和满清朝拼一拼的。

而清军所谓的三路大军,实际上加起来也就十来万人。就算有了双保险,从数量上,也就跟南明打了个平手。

而且清军还兵分三路,如果按照当年努尔哈赤的打法,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李定国一路路地把清军吃了,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清军声势虽大,但是如果南明战略得当,一举扭转乾坤也未可知啊!

不过结果是大跌眼镜,顺治的计划比理想中还要顺利,面对西南地区各种难走的路,三路大军仅用了两个月,就到达了贵阳。

关于清军为什么能这么快占领贵州,后世的历史学家们通常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孙可望:是孙可望这个大汉奸把所有的军事部署都告诉了满清。

栽赃,典型的栽赃!历史学家在这个事情上选择性集体失明。实际上,孙可望的确是发挥了一点点作用,但是最多就是个外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给南明挖坑的,正是这个军事天才的李定国。<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