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土改与促商(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通过大量的取证、调研,终于让邓睿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土地多被士族和地主兼并,农民被迫依附于这些士族、地主,而绝大多数的士族或者地主都在朝野任职,或者是某一个官员的亲戚。因此话语权就被这极少数人给占领,而极少数人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所制定的政策便是低税率高租金,农民们收成的绝大部分都上交给了地主士族。

百姓们由于手头没有土地,不得不租种士族地主的土地,因此每年除了交给地主绝大部分以外,留给自己的那部分就微乎其微了,丰收年养家户口都挺困年,如果再遇到灾难年,那么就只能卖身士族、地主为奴了。经过了解邓睿终于明白了,黄巾起义中为什么张角能够在各地一呼百应的原因。

为改善百姓们的生存质量,提升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邓睿果断的选择进行土地改革。同时为了促进商业发展,通过用政府出面购买士族、地主的土地然后租借给百姓使用租期为十年,连续租满十五年土地的所用权就归属租借百姓。

土地在租借期间税收统一有政府收缴,按照地租三成,税收一成,同时取消人头税和户税的征收。当然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有所区别,因此对于相对贫瘠的土地收取的地租也有所区别,但最高不超过三成,最低为两成五。

由于邓睿的政策大大的降低了士族、地主的利益,才刚刚推出就不断有反对之声传来。而百姓们对于政府推出的这个政策也持有怀疑的态度。

邓睿面对农民们的怀疑和士族、地主们的反对,却不为所动,他知道由于干旱带来的影响,目前在常山推行这个政策的时机是最合适的。

未次邓睿将张俊给叫了过来,让他将面前查抄李成等人的土地用来作为试点,同时派人去士族地主家进行土地购买。同时颁发政策,所有出售土地给政府的士族、地主只要经商的,当年税收减半。

河间城在李成的控制下,将近八成的土地被李成掌控,李成叛乱被诛后。河间城八成的土地都在邓睿手上,土地改革的政策推行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还是有利的,虽然前期有所怀疑。但只要有第一人就有第二人,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顺利的推行了下去。可以说在河间城推广几乎没有受到阻力。

在常山郡几大家族之中,本来最大的是李家,由于叛乱被邓睿以雷霆手短镇压,其次便是张家,但由于张俊一直受到李成的打压,在邓睿来到常山后,便主动投靠了邓睿,自然就不便于出面反对。陈家是属于经商和土地各占一半的家族,土地改革虽然对其有一定影响,但由于邓睿鼓励经商。百姓们手中的钱多了,一定会会购买东西,改善家庭生活状况。那么他们的生意就会更好,因此对于他们的影响还是可以接受的。

其余的士族和小地主虽然有所不满,但由于都是看俩家的脸色行事,都不敢掀起什么大的风浪,当然背地里玩着小的动作还是有的。只是没有一个合理的领头着,一直都只是在背地里密谋要上告!

除了河间城所属之地以外,在南阳县土改的推行也挺顺利的。由于朱清带领的马贼攻打南阳,虽然最后没有攻破。但很多士族大家还是遭遇了优先攻击,家破人亡。张鸽等人到南阳后虽然收复了失地,确并没有将这些土地交还各士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