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章 持枪如锤,可撼青山(2 / 2)

裴昱斜乜一眼,眼神里充斥着对魏持山毫不掩饰的憎恶和杀意,话语极冷,“区区一个千牛将军,是谁给你的勇气。”

坐在不远处屋脊上的齐平川暗乐。

是梁静茹呀。

老王胆战心惊的拉了拉齐平川的衣衫,“小心点啊齐大人,别被发现了。”

可别搞得咱俩成了众矢之的。

齐平川按着腰间的长剑挽霞,很有些欣慰老王这一次保住了节操,没有半途落跑,闻言满不在乎的摇头,“他们都知道。”

当下这个局势,其实谁都心里明白,在自己一番布局后,今夜就是图穷匕见,想得到诏书,就得在今夜把竞争对手杀完。

所以,自己这个持有诏书的县尉出现不出现,对他们而言不太重要……

至少他们看来如此。

千牛将军也是将军,何况还是魏王义子,论身份论实力,一点不输给金剑义子和尖獠死士,原本姓廖,成为义子后被赐姓的魏持山拄枪在地,冷笑一声,“如果在沙场,你已经死了一百遍。”

裴昱翻了个白眼。

这里是双阳城。

这是一场从朝堂引发出来的江湖之战,魏持山是傻子么。

但魏持山不算很傻。

魏王麾下从来不缺猛将,不提那位如今俨然有直追当年大徵第一神将的破阵台神将百里青山,仅是十三太保之中,就有数位军伍出身的猛将之流。

魏持山是其中一位。

其兵道不彰。

猛将,不一定是名将。

之所以能在魏王雄师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太保义子,除了其无人能敌的枪法,还因为其走狗屎运的一次神来之笔。

那是他一战成名的壮举。

顺和七年,太宗驾崩三月,幼帝尚未登基之时,关外荒人趁着大徵朝堂混乱,悍然出动铁骑南侵,镇守西北的魏王适时带着破阵台神将百里青山在京都。

王命至西北,令魏王世子率军出关退敌。

荒人那位黑衣军师使了一出妙计,调虎离山之后围困了仅有万人拱卫的魏王世子。

血战一日。

适时,本已奉魏王世子军令率一万轻骑前往铁蹄关驰援的魏持山,横空杀了个回马枪,救下魏王世子,破碎了荒人军师的斩首之计。

魏持山一战成名。

那一次,魏持山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竟然率军出征后,只是在一日路程外徘徊,直到魏王世子被围,他才悍然回击。

魏持山因此违抗了魏王世子的军令。

重责五十军杖。

却得到了魏王的信赖,因功升为车骑将军,又被魏王收为其义子,名列破阵台十三太保。

但他的兵道确实太渣。

其后的大战之中,他所率领的军队屡战屡败,折损士卒上万人,魏王无奈之下,又将魏持山从车骑将军降为千牛将军。

打仗不行,但枪法极高的魏持山在拱卫王驾安全方面的能力极强,作为千牛将军,负责掌宫般侍以及供御之仪仗,统其曹务。

魏王及其世子出行王宫之外,遇刺无数次,却从无刺客能近王驾。

死在魏持山枪下的刺客数不数胜。

其实力可窥一斑。

那些死在他枪下的刺客很惨,没有任何一个刺客能保留全尸,而他追查刺客时手段之残忍,完美的诠释了破阵台十三太保的血腥残暴。

曾经有个老妇人,因为给某位死在魏持山枪下的刺客提供了一顿晚膳,被魏持山灭了满门,全家五口人,四具尸体全被长枪捅成了筛子。

却不死。

一直挣扎哀嚎了半日,才血尽而亡。

老妇人十二岁的孙儿没死,只不过他活着比死还痛苦。

因为长得好看。

这也是老妇人一家遭受灭顶之灾的真正原因。

魏持山好**。

且不论魏持山人品如何,单论枪法,在魏王麾下雄师之中有一种说法:持枪如锤,可撼群山。

群山是山。

亦是青山,暗指破阵台神将百里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