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早有准备(2 / 2)

逢年过节和一些重要事情去祭祖都是上百人,这上百人祖上都是一个脉络的,有专门的祠堂供奉列祖列宗。

老广的年味也是出了名的足,比如一些祭神祭祖都是要大操大办的,风俗一直没变。

陈少荣父亲是村里少有的独子,家里亲戚倒是不少,由于陈少荣奶奶以前身体不好,也就没多生,但陈少荣的爷爷辈人可不少,一家都是三四个孩子那种。

陈少荣父亲的堂哥堂姐也多,开车从机场回老家走高速要一个多小时。

陈少荣父亲去世后,陈少荣家里的年味其实不足,毕竟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家庭,最怕的就是过年了,陈少荣母亲每年都会带着陈少荣回来,但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唯一让陈少荣爷爷奶奶欣慰的就是这儿媳妇没改嫁,还把孙子照顾的很好。

当陈少荣开车回到老家的时候,路上都是人,路边都是车。

家家户户都在贴春联,很多人脱下了西装皮鞋,穿上了睡衣拖鞋,好像只有回到这里,这一刻才是真实的自己,有爸妈的唠叨,一群疲惫不堪养家糊口的中年人,在这一刻仿佛还是个孩子,爸妈一句话立马就乖乖的去做事,天塌下来有爸妈,他们只要听着一声快来吃饭就好了,多么的幸福。

陈少荣的老家一直没变,两层小楼,这是陈少荣父亲当年翻盖的,后来母亲又花钱翻修了,小楼旁边是个平房,就是陈少荣一生未婚的二爷爷,爷爷奶奶一直照看的那位腿脚不便利的二爷爷。

陈少荣在进村后突然打开车窗音乐声响起,陈母不可思议的看向陈少荣说道:“你这什么意思?深怕别人不知道你回村了吗?”

“这不是想和大家近距离互动下吗,妈,你该打招呼打招呼,我开慢点。”陈少荣说道。

陈少荣母亲感觉瞬间社死,劳斯莱斯库里南的回头率还是很高的,大家忍不住多看两眼,这车子里放的音乐还是不再犹豫,声音开的很大,又吸引了不少人。

很多人一看,开车的不是陈少荣吗,村里很多人知道陈少荣祖籍是这村子里的,村里人还在讨论着他过年回不回来呢,没想到这么高调的回来了。

陈少荣母亲尴尬的和一些人打着招呼,好多人拿着手机来拍陈少荣,跟着陈少荣一路回到他奶奶家。

“你把音乐关了,窗户升起来,你不觉得丢人,我受不了了。”陈少荣母亲气愤的说道。

陈少荣的车子停在了奶奶家门前,村里基本上都是谁家车停谁家门前,家家户户都是小别墅,城里想住这么宽敞的房子太难了。

农村好像都没啥变化,很多东西几十年如一日,无非是房子从平房变两层楼了。

如果说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陈少荣发现现在不管哪个地区的小孩,基本都是无障碍交流了,都在说普通话了,可以听得懂方言,但不会说了。

陈少荣把礼品从车里拿下来,两只手提着礼品走进院子,陈少荣爷爷奶奶正在和二爷爷在置办饭菜,知道陈少荣要回家,一大早就开始置办了。

看着陈少荣身后跟着一群人拿着手机拍,陈少荣爷爷奶奶是一脸的问号和不自在。

这怎么那么多人来了啊,很快他们认出这都是村里的人,这村子有一千多户人家,基本都姓陈,以前陈少荣父亲在世的时候,家里很热闹,大家都过来。

后来陈少荣父亲去世了,慢慢地,来他们家的人也少了,没想到陈少荣这一回来,居然有那么多村里人跟着。

村子里按照人数计算,过年回家加起来的,少说有五千人了,还不算走亲戚的,隔壁村有的人知道陈少荣来了,都赶紧跑来看明星啊。

陈少荣把礼品放进屋子内,家里的院子里,院子外都是人,陈少荣好像没事人一样。

陈母好像发现了什么,陈少荣这是故意让人拍的吧?

他确实和没事人一样,但家里其他人都不习惯啊,陈少荣还对着所有人说道:“大家可以拍我,别拍我家里人了。”

“少荣,这回家没准备红包啊。”有人打趣道。

在这边过年都会发红包,其实也不多,一个红包就五元十元的,基本发给熟悉的还有小辈们,但就这五元十块元,不准备个几百元不够,出门都是二三十个红包带着。

有钱的,也会有包一百,比如陈少荣,赶紧去屋内打开自己的行李箱。

陈少荣母亲跟了进来看傻眼了,陈少荣居然带了几千个红包回来。

这小子到底要做什么?而且每一个红包内装的都是一百的。

现在越来越明显了,陈少荣是早有准备的,他到底想做什么,陈母也不知道啊。

兄弟们月底了,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