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帝国的财相(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此时美国股市陷入了恐慌,不过苏明因为了解经济发展的过程,所以他们稳坐钓鱼台,默默得吸收着市场上低价而优质的股票。苏明虽然没有股神巴菲特那么敏锐的头脑,不过他来自未来,基本上不用去详细认真地去考察他投资对象的背景。

而且大唐的情报组织也很好的整理了各个公司的情况,所以如果苏明想了解一个大公司的话,是几分钟就可以办到的事情。当然要深入了解公司内部情况,需要专人进行深入调查,但是苏明是凭借记忆进行投资,所以这些步骤都省略了。

不过随着里根总统的讲话,股票市场又恢复了平静,开始缓缓上升。不过总的说来,美国经济以型的状态缓慢减退,大唐国际的专家预计明年将会出现大衰退。

型经济走势是由两个v型经济走势构成的发展模式,虽然经济从底部有所上升,但是恢复艰难,说明了美国经济是多么疲软。并且由此推断,美国股票市场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虽然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的的股票和价值息息相关,不过美国的大多数投机者认为,股票的买入和卖出价格和企业内在价值无关。而索罗斯就是此类投机者的代表人物,但是股神巴菲特却可以归结为传统经济的代表。

虽然索罗斯这些投机者的观点看来简直难以相信,不过在投机市场上却能做到瞬间暴富,吸引了绝大数的投资者。但是如果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投资的话,从1960年开始到2000年,进行长期投资的人,可以获得11的利润,而投机者们却只有5多些的利润。不过索罗斯和巴菲特是这两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收益远远高于普通投资者。

“约瑟夫叔叔,有没有找到合适的基金经理?”苏明趁美国市场混乱的时候,收购了大企业的股票。不过随着投资公司业务的扩张,需要一位能力更具有远见的基金经理了。

“找到了!”约瑟夫兴奋得回答道。他并没有因为公司多了一位经理人而不满,反而更是乐于有这么一位人物。约瑟夫他也知道自己的缺点,守城有余,开拓不足,尤其在经济危机时期,他更感觉自己能力还有所欠缺。

“他是麦哲伦基金的总经理--彼得林奇!”约瑟夫语气里充满了一丝敬佩,“他是我见过最疯狂的基金经理,他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他掌管的基金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5。”

“彼得林奇啊!好像是后世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苏明在心里念叨着,回忆着网上的见闻。

彼得林奇凭其杰出的投资才能,创造出令华尔街惊叹的投资业绩。从他1977年主管麦哲伦基金以来,到1990年该基金的股票价格提高了20多倍,资产由最初的2000万美元剧增为90亿美元,其投资组合也由原来的40种股票变成了1400种。彼得・林奇也因此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第一理财家"。

“他的资料呢?”苏明觉得彼得林奇应该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家族财产的理财家。彼得林奇的理念和股神巴菲特相近,都是长期投资者,并不在意一时的得失,这样很符合苏明的理财理念。虽然苏明的第一桶金是靠投机赚得的,不过现在对于家大业大的苏明来说,首要的任务是巩固势力,而不是发家致富了。

当然把财产储存起来,虽然可以规避风险,不过随着物价的上涨,等于自己财产不断减少。中国80年代就是这种情况,富人阶层的万元户到了80年代末,成了一般阶层。

因为大唐国际的企业,源源不断得创造着财富,使苏明的富余财产不断增加,所以找到一个优秀的理财专家已经成为必须的事情。

“在这里,这是大唐最新整理的资料。”约瑟夫把资料递给了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