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 致命伤(2 / 2)

赵宗荣眼眸一闪,他望了楚江河一眼,道:“江河,看你说的头头是道,你这些知识,你到底从哪学来的,比我们局的总工程师还懂啊。”

楚江河神情一愣,随即面不改色,道:“赵局长,你真以为,我开勘察、设计两家公司,请的那些老专家,都是吃干饭的,他们可教了我不少东西,为了干了这条铁路,这些东西,我足足学了几个月,才学到这些皮毛的东西!”

凡是把所有解决不了问题,推给那些公司请来的专家身上,绝对没有错,毕竟这些人都是铁路行业的泰山北斗,传授这些知识给楚江河,也是可以理解的。

赵宗荣一听,也就没有再追问了,他觉得这种可能性比较大,毕竟楚江河不是铁路系统出生。

“赵局,还有一事我要和你说明,电气化改造后,列车行驶度就算突破了/h,我建议往后的正常运营度,不要过12ok/h。“楚江河道。

“不要过12ok/h?”赵宗荣望着楚江河,抽了一口烟,吐出,很是不解道。

“原因很简单,电气化改造完后,因为线路刚经过整修,不管是轨距还是高程,误差都很小,这个时候列车在上面跑/h,我不反对,问题也不大。随着时间推移,依旧在线路上高行驶,线路是没问题,能承受来自列车的摩擦,可你有没有想过,线路下的路基,是否能满足要求?在新建这条铁路的时候,尤其是路基的验收标准,并不高,而且新建时的设计时也不高,所以一直以来,这条线路都没出什么问题。”说到这,楚江河顿了顿,继续道:“如今你把度提升了将近一倍,对线路下的冲击绝对是致命的,长期下去,线路沉降肯定很厉害,继续保持高行驶,显然不现实。”

这个问题,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为什么进入21世纪,京九铁路常年要进行维修,抢修,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设计京九铁路的时候,一是设计标准不高,二是施工年限太短,抢工期严重等情况,导致京九铁路建成之后,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这一切的原因,主要是京九铁路设计的时候标准就不高,相当于底子薄,就像一栋楼房,基础没打好,你就想建成百层大楼,这是不现实的,这是深潭铁路的致命伤!

就算依靠了一些外部条件,这楼建成了,在各种压力下,迟早也要出问题。

如果真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把这些底子全部换掉,重新打好底子,把高楼的基础重新打好了,再建高楼,这栋大楼安全才有保证。

这就像高铁,就是因为设计的时候,起点高,很多没法解决的问题,直接用钱砸就是了。

现在深潭铁路就是这种情况,线路整修完之后,短时间内将度提升到一定高度,楚江河并不反对,可长时间的保持这个度运行,却不是楚江河推荐的。

当然,如果真要这样做,也不是不可以,无非就是加大后期维修投入,线路一旦出现问题,就进行抢修,用这种办法,来弥补深潭铁路的不足!

赵宗荣陷入沉思之中,这个问题,他也思考过,如今楚江河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让他不得不深思,很多问题,并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

其实赵宗荣也希望,深潭铁路能保持高行驶,但现实告诉他,这种概率极低,几乎是不可能。除非对现有的铁路大动手术,不过这种情况,更加是不可能。

因为楚潭铁路总局,不可能为了保证一条线路的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不现实。

“这个我的确也有考虑到,而且深潭铁路还是以货运为主,客运列车极少,对度的要求并不高。”赵宗荣沉思片刻道。

“所以在我看来,深潭铁路作为试验段,完全是没问题的,甚至打破/h的度,也没问题,但长期保持这个度,却是个问题。”楚江河道。

“恩,江河你说的对,不过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打破国内铁路的运行度,同时大力的推广你设计的新型混凝土枕木和弹条扣件,以及6o钢轨,好让全国的铁路,都能受益!”赵宗荣道。

对于赵宗荣这个目标,楚江河当然不会反对,不管怎么说,他也是给自己宣传专利嘛。<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