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登场(2 / 2)

“对于地质不错的地方,直接采用路基,对于地质还算可以的地方,我们院采用换填两米到三米的办法,进行设计,对于地质条件太差的地方,采用以桥代路的办法设计。”沈辉道。

这种办法,也算是最合理的办法,合理的同时,还省钱,毕竟相对来说,路基比桥梁省钱不少。

相对来说,对原有地基进行换填,也比架桥节省很大的投入。

“我院设计的铁路,之所以比已建的铁路长,主要是因为速度提升了,我们采用了更大的曲线半径。根据84年各院参加的研讨,如果列车的均速达到160k/h,那么最小曲线半径,必须在1200以上,因此,在这次设计中,我们设计的曲线半径,最小1200,最大3000……”沈辉站在讲台上,说着三院的设计。

对于84年的研讨,楚江河也知道,那时候,在铁道部的带领,五大设计院众多铁路设计老专家,清华大学、兰州交大、上海交大、西南交大等一系列大学教授,都参加了那次研讨会。

研讨的内容,就是160k/h的时速,适合怎样的曲线半径,外轨超高多少,旅客坐在车内,才不会感到不舒服。

经过一系列的计算之后,众人一直的认为,曲线半径在1200以上,列车在经过曲线时,乘客才不会有不适。

像上次在深潭铁路试运营起见跑出160k/h,楚江河坐在车上,明显感觉到不适感,有些人甚至想吐。

同时,列车的震动也非常频繁,危险性很大。

铁三院把这个考虑进去,显然对方真正用心了,相对来说,第一、二勘察设计院,却没有考虑到这么细致。

沈辉讲了足足二十分钟,最终红光满面的走下台,在沈辉看来,他的讲解已经很不错了。

随后上台的是第四勘察设计院,第四勘察设计院的办法是一半路基一半桥梁,代价还是偏高。

也许是感觉中标概率不大,第四勘察设计院的负责人讲解了不到十分钟便下台了。

轮到铁道兵科学技术研究院上台时,却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

楚江河不知道对方具体的职位,只知道对方叫马萧。

对于铁道兵科学技术研究院的设计,和楚江河这边的差不多,地质特别不好的地方,采用架桥,其他地方,全部采用路基和涵洞的形式设计。

“面对九成线路都是路基,我们设计院,准备在这阶段,设计出除了地基换填外的其他地基处理办法,用来对地基加固处理。”马萧继续讲解道。

“马总,您的意思是,你这设计和铁路预算,只是你们的一个估算吗?”众人一听,三院的沈辉按捺不住道。

如今在沈辉看来,也就是铁道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对他们有威胁,如今看来,很明显马萧等人的设计,还存在漏洞。

“不错,不过我们已经找到了地基加固的办法,预算应该相差不大。”马萧面色如常道。

如此短的时间,要他们研究出一套新的地基加固措施,的确不易,更何况这套设计的出炉,紧接着还要有相应的设备制造,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马总说的是,不过我个人认为,设计和施工一样,都是严谨的事情,再者,这条线路设计工期紧,我觉得楚潭局应该不会给这么多的时间。”沈辉带着自言自语的语气道。

听沈辉这么一说,再坐的不少人都点头,的确如他所说,楚潭铁路局这么着急让大家出设计方案,不就是想早些建成吗?

很明显,铁道兵科学设计研究院的方案,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就算要价低于第三勘察设计院的,也未必会被楚潭铁路局采纳。

“的确,一旦中标,下一步便是现场地质勘探,九个月内必须出施工图纸,我们局这边到时候安排施工单位仅存。”李韬这时补充道。

李韬这么一说,马萧这边中标的概率就更小了。

最后,马萧又讲解一番,便下台了,脸色有些阴沉,很明显,沈辉和李韬的话,对他们设计院很不利。

“请楚潭铁路局设计分院的负责人,上台讲解一下你们的设计。”这时,李韬望向楚江河,开口道。

这一刻,不止李韬望向楚江河,在场的所有人,都把目光望向楚江河,这个楚潭铁路局设计分院唯一的代表!

众人眼神中,有好奇、惊讶、期待、不屑、冷笑,每一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但在楚江河看来,绝大多数人,都想看自己的笑话。

楚江河摸摸鼻子,缓缓的的站起身,向着台上走去。

楚江河清楚,接下来,便是自己发挥的时候了,如何说服在坐的众人,直接关系到这条线路,是否能中标!<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