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抉择(2)(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第七百三十三章抉择(2)

除了和白长林交换意见,徐少杰没有向任何人说到这件事情,以至没有给高卫打电话,徐少杰的想法已经有所改变了,现在的重点,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自身的工作,不管怎么说,自己还是西林市委书记、市长。

徐少杰在召开的相关会议上,多次强调了为民办事的理念,而且对市直单位的要求,也变得严格起来了,一改过去那种温和的态度,徐少杰有些着急,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只能是突出重点,只能是在已经暴显露来的问题里面想办法,包括信阳公司集资案,包括听证会存在的问题,包括政府消息的公开,包括对群众在微薄上面发表意见的回复,包括纠正自身工作中间存在的问题等等。

这中间,徐少杰做出来的一件事情,震动了西林市的官场。

事情的起因,来自于一次的。按照徐少杰现在的身份,一般情况下,人员是见不到的,不过徐少杰不断保持着间接见人员的习惯,有的时候,通过人员的倾诉,徐少杰也是能够了解到一些情况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徐少杰对人员的理解,也是有着独特的看法的。徐少杰认为,普通的百姓,如果不是因为迫不得已,没有谁愿意的,人员在各地都是遭到蔑视的,人活一张皮,谁都有面子,都有自尊,这样抛弃自尊和脸面的事情,善良的人是做不出来的。当然,徐少杰的认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人员,因为局限于自身的认识,在看待事情方面,存在着欠缺,如果事情的处理稍微不合自身的意思,就认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要,说到底就是利益争夺,也不排除百姓中间,实实在在存在一些刁民,不顾大局,就是想着在中间搅浑水,自己谋取利益。

在应付人员的工作中,慢慢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花钱买平安,不管人员是不是很有道理,为了树立地方政府的形象,为了地方的面子,为了地方的政绩,也为了免除一些麻烦,在处理上方情况的时候,采取了付钱了事的原则,一种是态度粗暴,不管人员是不是有道理,能够拖的事情就拖着,能够敷衍的就敷衍,万一不行了,就采取粗暴的态度,以至限制人员的人身自由,做出来一些过激的事情,人员大部分都是处于弱势的,和政府部门对着干,明显难得有什么好的效果。

徐少杰不断都很注意信访的问题,对于信访的制度,徐少杰还是颇有微辞的,长时间担任领导干部,徐少杰接触了不少的信访事件,最为笑话的是法院已经判决了,当事人不服气,找到了信访部门,要求处理问题,似乎信访部门比法院的权力要大一些,实际的情况中间,也确实出现过此类的情况,明明已经判决的案件,为了能够息事宁人,最后由信访部门出面,安慰性的处理一番。徐少杰不断有一种认识,如果规章制度完善了,如果能够切实按照制度来办事,如果能够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考虑,关口前移,是不需要设立信访部门的。

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很多的时候,老百姓打不起官司,也不懂得很多的法律,遭遇冤屈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找领导申冤,在很多的老百姓眼里,青天大老爷是存在的,越是上面的领导,越是公正,越是基层的领导,越是喜欢乱来,所以说,这些年以来,信访部门的事情是越来越多了。

徐少杰出任西林市委书记以后,推行了领导信访日接待制度,这在西林市某些领导的眼里,是颇有微辞的,按照各级的要求,信访问题都是需要在基层处理的,不能够闹到上面去,严格禁止越级的事情存在,出现这样的问题,下级领导是需要遭到问责的,以前的西林市也是这样的情况,一般的信访问题,都是在区县处理,不上交到市委市政府,很长时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并没有间接接触到什么信访问题的。而且西林市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本来就在省城,有些时候,的老百姓间接找到了省信访局去了,反而不会找到市委市政府,省信访局也显得为难,间接转给西林市委市政府,觉得不是很妥当,往往都是转到了西林市下面的区县,要求当地处理的。

徐少杰虽然对信访制度有一定的看法,但徐少杰很明白,信访是老百姓反映问题的一种途径,不多的途径,很多的时候,通过信访渠道处理的问题,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老百姓会很感激,也是老百姓用较低的成天性够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而且在社会上,也会形成很好的看法。所以,徐少杰很是重视信访问题,要求西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还有市直单位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老百姓的诉求,要及时处理一些明显存在的问题。

正是因为徐少杰对信访问题的高度重视,西林市各级领导都加强了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几个月时间过去,的确处理了一些问题,西林市的老百姓还是比较满意的。

事情的发生有些突然。

徐少杰住宿在西林市公安局的宿舍区,宿舍区的外面,不远处有一家派出所,公安局住宿区的治安,派出所还是很上心的,所以,多年来,这里的治安情况都是很不错的,很多的时候,徐少杰和唐婉柔、徐雯婉在住宿区的院子里闲逛,也是很洒脱的。

这天下午,徐少杰回家的时候,看见了异常情况。

派出所的外面,围着好几个人,其中有几个妇女坐在一边,拉扯着横幅,上面写着严惩的大字,很是夺目。现场的气氛并不是很紧张,派出所的干警和几个妇女面带浅笑的聊天,可能是在劝说几个妇女,不要这样做。

自从李明上任以后,对公安干警进行了严格的教育,其中最为主要的一条,就是不准随便的动用警力,社会上的矛盾有些多,李明要求了,在处理群众矛盾的时候,要采取劝说和教育为主的手段,绝对不能够在不请示的情况下,随便采取强制手段,谁这样做了,处分谁,不管他是什么身份,以至是脱掉警服。

徐少杰见过这样的场景,看上去就知道是企业改制中间出现的问题,这已经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了,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事件,企业改制很复杂,有不少的问题,而且企业改制的过程非常繁琐,是干着得罪人的工作,徐少杰亲身掌管过企业改制的工作,知道里面的一些情况,所以,对于企业改制中间出现的问题,还是持宽大的态度的,诸如国有资产流失、企业法人的贪污等问题,很多都是职工个人的主观臆断,没有多少的真凭实据。

特别是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包括一些专家,也提出来这样那样的意见,仿佛一家价值上千万的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必然要拍卖出同等的价格,否则就是国有资产流失了,就是中饱私囊了,就是了,徐少杰很不感冒这样的说法,做生意的商人,都是想着赚钱的,不少的国有企业,因为管理的原因和体制的原因,已经处于破产的情况了,这些企业的员工,在没有改制的时候,依靠着银行贷款,或者是政府的输血,发放生活费,厂里的资产大爷在这样的过程中流失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是尽快将资产拍卖,如果按照同等价格拍卖,会有谁同意接手,如果按照某些专家的意见,只能是维持现状,最终是企业完全破产,想要拍卖,也不值钱了。

徐少杰也承认,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占了便宜,低价收购了企业,以至有一些内外勾结的情况,前一种情况,在拍卖的过程中,低价处理了国有资产,要看具体的情况,有些商人是占了政策的便宜,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后面一种内外勾结的情况,发觉之后,是必须要处理的。徐少杰以至承认,在企业改制工作,存在,有些情况不能够被发觉,所以,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孙健是不会停车的,依旧开车朝着宿舍区而去,就在这个时候,异常情况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