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大王之威(上)(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504 字 2019-09-28

让你发兵不是让你真的去靠一支孤军去平叛的。只要你压在咸阳城外,这咸阳城里嫪毐就无法用铁腕手段整顿兵马,赵太后就无法全面掌控咸阳城。略等时日,我和太后带大王回都,那时大义在我,自可征调各地兵将,大兵围城。城内原本就是我大秦之军,面对大王,即便有赵姬号召,只怕也没有多少战心吧?

万万没想到,你居然败了,还败的这么彻底!

朝中其他大臣,也都是暗自琢磨,老太后千辛万苦逃到雍城,只怕这回是彻底输了,兵马缺少,实力不足,想强行平叛,只怕难呀!

是可以先固守,然后调集各郡之军反攻咸阳,可真要如此,我大秦内讧的热闹,六国诸侯要不趁火打劫才怪!到那时内忧外患,我大秦只怕危矣!

不过,应该不会走到这一步!

毕竟大王乃是赵太后和先王的独子。赵太后当无废去亲生子王位之意,只要逐走华阳太后和昌平君等人,想必赵太后已然心满意足。母子没必要杀个你死我活,大王对此应该是心知肚明,绝不会蠢到为了他人押上大秦国运的地步。

那么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大王按兵不动,赵太后主动迎回大王,借大王之手掌控国政,如此一来,嫪毐等在咸阳奉起事的,就成了有功之臣,从此飞黄腾达,我等暂时靠边站,以后能不能东山再起,就看机缘。至于昌平君等人,那前景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殿中群臣各想各的心思,谁都不肯开口。嬴政默然良久,缓缓开口问道:“局势危难,当以何策解之?”

众大臣看大王嬴政神色淡淡,很是平静,都不知大王心意到底如何。

这个时候,局势千变万化,一言不慎,说不定日后就永无翻身之地,在不知道风向之前谁肯贸然开口。

嬴政看众臣都是不语,看向吕不韦,道:“仲父身为相国,执掌国政多年,不知仲父以何策教我?”

吕不韦得知昌文君兵败,倒并不怎么震动。死了就死了吧,昌文君死了,楚系一脉少一个干将,只要自己联合重臣压住楚系一脉不轻举妄动,这政局就不难平定。

日后赵太后和大王联手执政,虽说嫪毐这厮定然要参与朝政,可要借用自己之处,那也是少不了的。

以当前局势,什么都不要做,只要控制住华阳太后等人不要乱动就可以了。

吕不韦拱手道:“大王,以臣之见,当严守雍城宗庙重地,以静制动,且看嫪毐那厮如何动静!”

吕不韦这么说,嬴政明白什么意思,熊启也明白什么意思,所有这些大臣也都明白什么意思。

奉常卿魏素当即站了起来,朗声道:“相国这是何意?”

“叛逆之贼占据都城,正当调集大兵平叛,岂有坐等观望之理!”

“出此下策,不知相国居心何在?”

魏素不留情面,直言质问。吕不韦咪咪眼,脸上多是不屑,冷道:“阁下之言,倒是慷慨的很。调集大兵?汝可知咸阳城中有多少我军精锐?太仓之中,又存有多少粮草!难道我大秦竟要旷日持久自相残杀,给六国诸侯以可趁之机么?”

“汝问我居心何在,我倒要问问你居心何在!”

昌平君熊启高声道:“依相国之言,难道就坐视叛贼猖獗不成?”

吕不韦也不客气,当即顶了回去,道:“平叛之策,自可商议,如今咸阳局势不明,以静制动,随机应变,有何不对?”

昌平君冷笑一声,道:“相国果然智谋深沉,只怕相国想的虽好,嫪毐那厮却未必能容得下相国!”

这一句说的吕不韦火冒三丈,将袖子一摔,挺直身子,指着熊启大声喝道:“昌平君,某一心为国,岂能和汝兄弟一般,只为个人私心!”

国尉王陵这时站了起来,大声道:“君前议事,两位君侯何必做意气之争!请以国事为重!”

王陵说这话,熊启不好再说什么,冷哼了一身,不在说话。吕不韦既已挑明自己的意见,自然不再开口。

嬴政端坐在高几之上,看着两位面红耳赤的重臣,看着忽然静下来的朝堂,脸上浮出一丝笑意。

=

=

=

求收藏,求赏,求红票,呵呵呵。本卷**到来,众位大大捧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