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罢相(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4436 字 2019-09-28

姬丹这几个月,过的很是悠闲和自在。

府邸被烧,宾客僮仆死伤数十人,在大王和昌平君他们眼里,觉得也是赵太后和嫪毐之乱的受害者。

姬丹作为一个质子,居然愿意在自己明显劣势的情况下,甘冒生命危险,陪着自己杀回咸阳,这让大王嬴政对姬丹大有好感。得知姬丹有些损失,嬴政二话没说,就拨出钱物为姬丹维修府邸,又赏了不少的仆隶给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姬丹的太子椅和燕玉羹依然生意很是不错,可是为姬丹和赢玉赚了不少的零花钱。不过姬丹花起来更大方,这朝中上下的官员,没一个说姬丹不好的。很多人和姬丹都结下了不错的交情。

姬丹手下的宾客文人,也是整天和相国府宾客和一些小吏混在一起,这些宾客将日常了解的秦国行政、财赋、刑罚、军事等等一切都一一整理的清晰晚善,然后没事的时候就研究里面的利弊长短和目的效果,就连御史大夫昌平君巡行各郡县,姬丹都寻了个名头,跟着四处去考察参观。七八个月下来,对秦国的上下人情政务,还真是摸了个七七八八。

这一年,彗星大现,从北斗而西,数十日不绝。

因了这天像,秦国刚刚平静了下来的政局,又起了轩然大波。

秦国百余年来,来秦的策士中,以法家和纵横家最为得意,先有商鞅,后有张仪、范雎、蔡泽等等。唯有吕不韦乃是一个例外,在他实际治国和吕氏春秋的著述当中,吕不韦揉合了各家思想,是兼而取之的杂家。他的宾客当中,信奉儒术的还真是不少。

儒家人物,最重孝道,大王嬴政将赵太后迁居雍城,这些人都认为嬴政有违孝道,私德有亏。不过当时嫪毐之乱刚刚平定,谁也不敢在这风浪尖上对这事饶舌。

如今天有异象,吕不韦门下就有几个儒生不知是受了人鼓惑还是读书读死了脑筋,冒出来上书劝谏,道是大王迁居太后,有违孝道,如今上天示警,大王该当幡然悔悟,接回太后荣养!

此书一出,嬴政见不过是几个游士宾客奏章,也就放在了一边,未置可否。可都没想到,几天之后,吕不韦门下官吏,都觉得自赵太后去后,华阳太后支持的昌平君风头太劲,相国应付的有些吃力,如能接回赵太后,以赵太后对楚系的态度,自然会支持相国,免得相国如今独木难支。

况且大王乃是赵太后亲子,料想内心并不愿意将母后远迁雍城,如今大王这态度,显然是对这上书是默许的。所以这些官吏纷纷上奏,附和这几个宾客,连章启奏,要大王迎回赵太后。

这一下,吕不韦才觉得形势不妙:华阳太后因差点丧命,对赵太后恨之入骨,把赵太后迁居雍城,已是华阳太后对大王的最大让步,这才刚过去几天,居然就要接回来,华阳太后岂能答应!

况且这些人都是自己的门客出身,原本自己和华阳太后之间已经有了隔阂,再有这么一出,只怕华阳太后再也容不小自己在朝了。

果然,华阳太后得知这些消息,顿时勃然大怒,当即和昌平君联手反击,指斥这些人心怀叵测,妄论天象,离间两宫。意图为嫪毐翻案。

扣上了翻案的帽子,这些人百口莫辩,虽然吕不韦力争,仍然有十几人被处以斩刑。华阳太后对吕不韦也是失望到了极点。

当月,吕不韦罢相。

姬丹此时冷眼旁观,吕不韦已去,如今朝中除了大王的人,剩下的也就是楚系一脉,咸阳这里,也已经没了啥搞头,来了一年,对秦国也摸了一个透彻,该是自己回国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