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深谈(上)(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4860 字 2019-09-28

李牧对姬丹一拱手,道:“先生之言,牧受教了。只是这等大事,还是要大王和大将军定夺,太子何不去邯郸一游?”

为什么不去邯郸,嘿嘿,这里面自然有道理,因为历史上的赵王和秦王之盟,陪着赵王去邯郸的,就是假相李牧。也就是说,如果历史还没改变的话,在秦国为赵王拿主意的就是你李牧,那我要将计就计,狠狠的坑嬴政一把,我不找你配合还去找谁?

不过这话也就是想想罢了,姬丹呵呵一笑,道:“将军乃绝世名将,如果我给将军都说不清楚,那我到了邯郸又有什么用!难道我还能说通骄傲自大的老庞暖?”

“如果将军明了秦国之计,赵王和庞暖哪里,自有将军去办,更无需我操心!”

“来跑一趟代北就够了,邯郸太远,我还是尽快回蓟的好,也免得父王挂念!”

一句绝世名将,说的李牧心里很是妥帖。加上姬丹后面说的,把李牧放在了赵王和庞暖之上,虽然知道姬丹也是有意吹捧,但也让李牧顿生知己之感。李牧呵呵笑道:“太子过奖,李牧愧不敢当,素来听说太子门下多壮士,真没想到太子口才如此高绝!”

李牧到了这时,对姬丹已经很是欣赏和信任,他口气一转,扭头看着尉僚道:“久闻先生大才,如今既知秦王之计,不知先生可有所教我?”

尉僚在下座,枯坐了很久,听李牧和太子问答,李牧要探究太子,尉僚心里很清楚,来时路上也曾经聊过。但他却不能替太子回答,因为今天的交流,涉及到李牧对太子最终的是否认可和态度。也是以后合作能否都进行的关键和基础。

不过太子的表现,尉僚很是满意。

李牧现在问自己,说明李牧心里,已经对太子有了定论,这是想考较一下太子门下的实力了,自己可不能大意!

尉僚一拱手,笑道:“将军,以在下之意,自然是燕赵联手布局,将计就计,让秦王偷鸡不成蚀把米才对!”

李牧笑道:“将计就计想法是好,只怕实行不易吧?”

尉僚正色道:“正是,将计就计,就需大军调动往来,迷惑秦军,如此我燕赵之间,需要合作无间方可,如是彼此提防,万一有所误会,大兵冲突,给秦王设计不成,只怕还真掉进秦王圈套了。”

“燕赵之间,多有不和,此事又不可大张旗鼓,如何能让双方权贵齐心协力,只怕大是难事!”

李牧笑道:“先生说的是,此事还需好好磋商方可。只是有一事不知先生可曾想过。万一秦军兵败,我赵军乘胜回师攻燕,不知先生该以何策对之!”

燕国帮助了赵国,赵国取得了胜利,反过来大兵攻击燕国,这事完全有可能发生,而且如果燕国没有适当的对策,赵国一定会这么干,一举打败两个强邻,对于统军将帅可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尉僚毫不在意,微笑道:“赵国纵然打败秦军,这一仗也不过是小胜而已,又不是如长平一般举国大战。秦王嬴政刚刚亲政,吃了一亏,岂能干休?赵军全力应付秦国报复尚且吃力,还有余力攻燕乎?”

“我家太子英武,门下大才贤人比比皆是,这番回国,定然是革新国政,富国强兵,有太子在朝,又何惧诸侯来攻!”

尉僚这话有实有虚,但在李牧看来,回答的确是滴水不漏。这尉僚名不见经传,只是年初有客从咸阳来,说起咸阳新鲜事,谈到有这么一个人物,看此人言语答对,确有些才华!

李牧又问了尉僚几句,尉僚回答的不卑不亢,李牧更加赞赏。宾主之间言语融洽,这话题自然就跑了开去,姬丹趁机问起代北的风土人情,以及三胡的情况。这都是赵国开疆拓土的光辉,李牧自然谈的高兴,从当初赵国先祖攻取代北,到武灵王收复三胡,北逐匈奴,夺取云中九原,势力直达阴山脚下等等,林林总总的,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姬丹有意为燕国向北向东拓边强国,因此对李牧和匈奴之战很是感兴趣,详细问起当初情形。

这是李牧得意之作,他隐忍十来年,一举围歼匈奴精壮十来万,让匈奴元气大伤。至今匈奴不敢近边,这件事什么时候提起,李牧都是兴致勃勃,详细给姬丹讲起他的手下三郡之地,如何选兵,如何筑垒,如何掌管属下军民,赋税大致如何,原本那些胡族如今何在,有何变化等等。

姬丹边听边问,一面顺手给李牧送上几顶高帽。尉僚也是个懂颜色,顺着太子的语气,也是不断的赞扬和请教。

李牧谈的兴起,见姬丹问来问去,话题很多都在这诸胡部族如何管理,胡人生活怎么安置,这游牧和农耕是否有啥矛盾之类,而且对匈奴现状也很是感兴趣,不由大笑道:“太子对这诸胡可是关心的很呀。燕国之北多有东胡诸部,莫非太子对诸胡有什么想法不成?”

我就不明白了,咋老醋成绩提高的这么慢呢?????求收藏,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