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点(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4340 字 2019-09-28

上次秦军攻赵,两路出兵,各有十几万,那么秦军自以为得计,肯定想取得最大的战果,总兵力应该不会少于二十万。

其实对于赵国来说,只要西南方面保有大军,始终让秦人知道强兵就在对面,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足以让秦人不敢轻动了。如今在和谈中,无论是赵王、公子嘉还是庞煖,都对和自己做局引诱秦军上当不反对,自然想的就是要聚歼一路秦军,让秦军狠狠的疼一下。

以秦军的实力,就算是失去了先机,赵军想吃掉一路秦军,只怕也是杀敌一万,自伤八千的结果。赵军没有数万的丁壮填进去,只怕是拿不下来的。

这样一来,加上赵军还要损耗打量的器械粮草,就算赵军如意,那也暂时没有了翻身对付燕国的能力。况且,嬴政年轻气盛,在赵国手里吃了这么大一个亏,怎么会善罢甘休,一定会马上调集大军,准备报复。赵军主帅再傻,也不会放弃西南,转头来对付燕国吧?

所以呀,只要今年年底秦国和赵国之间这一仗真的打起来,那自己这边,起码有一年半的和平时间。如果秦赵两国一时半会分不出胜负,三五年的时间都会有的。

关键是这半年,一要维持好燕赵之间的盟和关系,二是在今年秋后,在赵国佯动的时候,自己在配合赵国做局的同时,必须也要让赵国看到燕国有可战之力,让赵国明白,别说你们现在没工夫对付燕国,就是有功夫对付燕国,赵国必然会陷入久战的泥坑拔不出来,必然会在秦国身上吃亏。让秦国渔翁得利。

姬丹知道郦生能言多谋,见郦生的提醒,遂问道:“卿得父王看重,马上就要回蓟城上任,不知卿可有所教我?”

郦生略略沉吟,道:“太子,变法图强之事,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范君在朝,还需折冲,量势而行。尤其是这重农,兴学、变革官制等事,非有三两年不能见效。如欲示敌以强,太子在此,可着力军事。”

“燕南之地,人口稠密,不下于赵境,况我燕地,北近诸胡,民风彪悍,人高马壮不下于诸侯,前面国势不彰,虽有国小财弱之因,但主要仍是将帅不良,训练不精之故。太子可暂不顾其他,专注于此两点,定可使燕南之军容焕然一些。然后再徐图强盛根本可也!”

姬丹自从到了武阳城,这些日子调来了各城守、司马等官,在众宾客的协同下,了解各城的兵马、钱粮、城守、丁壮等事宜,对这武阳城所辖各部的家底有所了解。对比自己在秦国所见,宾客所研究的情况,自觉燕南这南部重镇,实在是徒有虚名,难怪赵军看不起燕军的战斗力,看着那些在自己面前只会唯唯诺诺,哼哈应付的各地实权官吏,能带出精兵勇士来,那才叫怪了呢!

姬丹自觉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官吏要换,要整顿,军士要练,农事要抓,城防要修,水利要开发,千头万续的,宾客们也是出了不少主意,可姬丹总觉得那块不做都不行,放下任何一块,都有损于的自己的宏图伟业,可都要抓,又不知道从哪里着手。

听郦生这么一说,姬丹猛然一醒:对呀,自己前来镇守燕南,主要是防止赵国骚扰,同时坐镇下都,掌握重兵以保护在朝中的大王和范增他们不受外力威胁。其他事都可以放放,在现有的基础上,先整合好燕南的军队,使雁南的军力有一个大的变化,一来便于对付赵国可能的变局,二来也可以保持对各地宗室封君的足够威慑力就足够了。很多改革的措施,是需要范增在朝中根据情形一步一步的推开,自己根据范增的步骤率先垂范,给各地做个榜样就可以了。

姬丹起身,对郦生深施一礼,笑道:“非郦卿提醒,丹险些乱了阵脚,惭愧!惭愧!”

郦生赶紧起身还礼,道:“太子言重了,以太子之明,岂能不知。只是太子过于心急罢了!”

姬丹笑对郦生道:“范卿刚正忠直,实乃良相,只是如今朝中,多有宗室老臣,只怕范卿在都行事,恐多有阻碍,卿言语诙谐,又擅变通,父王甚是喜欢,我有意请卿回都中任职,周旋于范卿和父王之间,也好在旁协助范卿一二,不知卿意如何?”

这是太子重任,郦生自不会推辞,当即慨然应诺,第二日就辞了太子北上,面见燕王喜。燕王喜见了郦生,当即任为任为上大夫,成为燕王的爱臣。

更得完了些,希望票票不要太少呀!!!!什么时候一天能长100个收藏,我就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