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大战(3)--应对(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283 字 2019-09-28

桓齮则从河内,穿过太行陉北上上党,在屯留驻扎,征召河东、上党两郡兵卒。

王翦早有吩咐,各军一面征召士卒,整训队伍,同时要派出斥候,伪做行商宾客,深入赵境,观察形势,刺探军情。

当然了,王翦要做的,更多的是战场左近敌情,至于远在燕南之地和邯郸、蓟城那方的情报,主要还是由朝中的专人负责掌管联络。

王翦在河内,很快就陆续收到了斥候谍报传回来的各种消息,比如邯郸赵王偃登台拜将,赵军十三万,自邯郸北上中山。中山郡全面动员。等等,不一而足。

随后,又收到了邺地数城和上党等地也开始征召士卒,整军备战的消息,而且邺地各城,大都将收取的粮草赋税,向邯郸转运。

看到邺地、上党各城都开始戒备,王翦根本就不惊讶。庞煖虽老,毕竟也是诸侯中厮混的老油条,虽然赵国和秦国盟好,但赵国主力大军要北上攻燕,这西南两面要戒备防守还是应该知道的。毕竟这年头,国家的战与和瞬息可变,如果庞煖真的对盟约习以为真,对秦毫无一丝戒备,那只能说明有两个原因:一是赵国上下皆是大傻瓜,二是赵国其中有诈!

对于赵军的戒备,王翦也好,桓齮也罢,并没人看在眼里。赵军主力不能很快应援,单凭这些驻守之兵和本地征召的士卒,秦国大军所向,势必一扫而光,还是用不了太多力气的。

邺地九城,将粮草赋税大都后运,看来赵军对守住邺地九城实在是没啥把握呀,运走粮草,无非是怕我们夺占城池之后,这些粮草成了秦军的辎重吧?

这样也好,虽然破城之后,缴获少了许多,但如此一来,各城守军也知道,上面对各军据城死守,抗住秦军的攻击没啥信心。守军的士气必然会有所影响,攻城的难度也自然小了许多,人员伤亡和辎重消耗当然也就能降下来不少。

有得必有失呀!王翦看着眼前僚佐整理的那些情报想到。

由此看来,这一战,前面打起来不难,攻城夺地不在话下,难办的还是在后面如何继续。

这战场附近的消息,王翦很是满意,但对于燕赵两军目前的战况,王翦却两眼一抹黑。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于赵军主力动向搞不清楚,以王翦用兵的性格,是绝不会轻举妄动的。

只是那些斥候谍报,想要远距离的探听敌情,难度实在是太大了点。

路程甚远,来回一趟,都要十多天的时间,更不说,就算去了,能不能真的深入两军阵前摸清情况,还是在两可之间呢。

这不,收到的消息不少,最远的也不过到了邯郸以北百里之外罢了,至于专门吩咐,要赶往中山左近探听消息的斥候,一个都没有回来。

至于蓟城的消息,更是落后了半月以上。没办法,太远了。

王翦着急,咸阳的朝中,无论是秦王政,还是昌平君,也在着急的等着燕赵两国交战的消息。他们赞同王翦的看法,只有两国大军对垒开始,秦军才可以开展攻击。

终于,从邯郸传来消息,庞煖大军报捷,夺下方城!

看到战报,秦王政大喜,又很是不屑,对昌平君道:“这庞煖,在赵王偃登台拜将之后,看来是立功心切呀,区区一个方城,还要露布报捷,真是大题小做!”

昌平君称心的笑着道:“这老不死的惯会投机取巧的,除了都山之战打了一个以多胜少的仗之外,其余的大战,那次不过是夺一两个城池?就算当初攻入河西之地,也不过是仗着我军无备罢了,文信侯领兵一出,那厮还不是跑的飞快?”

嬴政听昌平君如此看不起庞煖,也是大笑,道:“相国莫要如此说,这老儿当初能合纵五国之兵,从河东突入河西,也算有些智谋,并非无能之辈。”

昌平君大摇其头,笑道:“饶他奸似鬼,这回还不是中了大王之计?”

嬴政很是开心,道:“且等等蓟城的消息,看看如何。”

过的五日,蓟城线报传来,道是燕军小胜赵军,目前正在调整部署,准备和赵军大战。至于方城之失,却是只字未提。秦王政初看之时,一皱眉,后来琢磨一下,才明白过来:姬丹这是小败当胜,发消息安慰燕国朝野呀。

一天之后,昌平君匆忙进宫,一见嬴政就大声道贺:“恭喜大王,燕丹发来秘书,向我秦国求救,让我大秦发兵救燕呢!”

秦王政嘿嘿一笑,拿过姬丹的书信看了,随手扔到桌子上,笑道:“我大军也该出动了吧?”

求收藏,求收藏!!!小封推的标准达不到,实在太坑爹了!!!!

评论呢?咋评论这么少?是写的太差?还是写的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