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诱人的前景(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067 字 2019-09-28

不料,郦生这次算错了一点。

他没有想到,太子丹要利用这次之事来推动燕国的管理体制进行一次大动作。

四天之后,太子丹奏章由张耳送到了蓟城。

随张耳而来的,还有太子手下的刘季所领一千精锐甲卒。这一千精锐,四百为太子招纳的秦军降卒,六百为太子自下都军中精选的壮士,所有带队的将佐,除了太子门下宾客就是死心塌地归降太子的秦军降吏。

奏章送到燕王喜的案头,燕王喜展开看时,太子首先说的就是去年那次劝农之会。

“儿臣于去年八月,召各城守大夫……”姬丹先向燕王说明,当时召各城守大夫乃是追从新法兴农之令,自己和门下宾客之力,会同滕地贤人许芝,讲求耕作之术,召来各城大夫和各地仆隶、庶民不等,讲解耕作要术,在各地试验种植。

以农为国家之本,不可轻变,故责令各城,以此试验,以看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己自秦,和众宾客了解秦地耕作,创新了一些农具,打做样品,让各城带回试用。

“待今年验之,城守大夫其用心者……”太子丹将自己亲自到徐城查验,徐城大夫督导庶民试用耕作之法,行轮作之耕,初夏即亩收麦四石,如秋季无灾,可收七石。其余但凡各城如法试种冬麦,所收无少于三石者。如合秋季之收,则亩产粮足为往年两倍以上。

“唯易阳大夫……”自己当时曾言,各城务必如法试验,以实例教庶民,以便日后推广,但易阳大夫等六人,阳奉阴违,新法农具尽皆弃之不用,查问之时仍然欺蒙官长。

“农者,国之本也……”国家之盛,无非钱粮丁壮,粮为国家之本,无粮则国家无以富强。推广新式耕作,足以使一亩产两亩之数。同于国家扩一倍之地。易阳大夫等六人,玩忽职守,所行所为,上轻官长,下害农耕,损国家之粮赋,废国家之田土,实为害国、卖国之徒,不斩之无足以以儆效尤!

“天灾者,害农由甚……”农耕尤赖于天,天雨过多,则涝,久晴不雨则旱。人无干于天时,但可以人力挽天时之害。故合奇巧工匠之力,造龙骨水车,此物可提水灌溉,虽不能尽去天时之害,但挽救一分则多一分,挽救两分则多两分。

而今下都武阳城,已打造此物八百具,所废粮、料、人工,或多大数千石。然一架水车,十天可浇地达数千亩,比之报罐提水便捷百倍,多收之粮当有数千石,全数推用,则可比任旱灾肆虐多收百十万石。

“官付数千石,民多收百十万石,此大利国家之事也!”

但此物之用,还赖于各城督导,以易阳大夫等人之行,又岂能做此利民之事,故而斩之以儆效尤,更之以爱民之贤。况且有前令在,不为不教而诛!

这是大朝会,各上卿,上大夫,宗室诸臣皆在殿上,燕王喜看完太子奏表,不动声色,将奏章递给侍者,道:“将太子此奏,交给国相读之!”

国相鞠武接过太子之表,向燕王行了礼,接过奏表,在殿上朗朗读之,殿上众人,听得以新法耕作,足以多产一倍之粮,都是吃惊不小!

如今燕国之粮,虽够国用,但远称不上富足,燕南之地,乃是国家粮仓,多收一倍之粮,这对于燕国来讲,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况且以太子之算,所增还不止此数!

这等大好之事,太子又有令在前,还做了各种用具,仅仅是让下面督导试验,易阳大夫等人居然还不肯做,可不就是误国之徒么!该杀,绝对的该杀!

易阳君听了太子奏表,脸上红一阵,青一阵,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知道太子要求易阳大夫推广新式耕作之事,当时他自己也是不以为然的。

天下庶民耕种千八百年,还不知道怎么种地么?你一个太子,管理国家大事也就是了,何必操心这下贱小事!

他告诉易阳大夫:想必太子也是热一阵罢了,日后也未必想的起来,应付一下也就算了,不要和太子相抗,让太子抓住把柄,但对于太子所说之事,也无须太认真,毕竟太子能在武阳待多久还不知道呢。

真没想到,居然看错了这件事。

增产一倍!易阳君虽不参与国家大事,可也知道增加一倍出产意味着什么,易阳一城,属于易阳君的田地就有五万亩以上,仆隶数百家,多产一倍,可就是十万石呀!

要是加上庶民的田地,单是易阳之境,足可增长三十万石!

那燕南之地是多少?整个燕国是多少?易阳君不敢算了,但他知道,这下子易阳大夫算是白死了。谁让你对这么大的事都给耽误了呢!

求收藏,呵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