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羽林营(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075 字 2019-09-28

“我燕虽立国八百年,但孤处东北,少于中原交。以丁壮土地而论,我燕非其强者!如今华夏,唯秦为最强,岂是天意属秦乎?”

“秦之立,不过五百年,秦之强,不过百余年,观秦之崛起,非是天意,皆为人谋也,孝公之前,魏逼秦于洛水,孝公之后,秦攻魏于大梁。如此天翻地覆之变,岂非孝公和商君及历代君臣努力之故也?”

“我燕虽弱,然南有督亢之富,北有燕山之险,辽东之地,幅员辽阔,居北地之高而俯视天下,此亦大有作为之地也。”

“唯我等召公子孙,自当奋发。我等乃华夏正统,岂能自愧于秦之西戎之后也?”

说完形势,姬丹又讲为政之道:“天下国强,无非是丁壮、粮草、兵甲和敢战之军也!”

“丁壮者,无粮不可活,缺粮不可强,故国家之大,粮是也。”

“产粮之道,一是多种,种多收多,常理也。然种田一道,其理深也,单种麦粟,一亩为一亩之产,如秋种麦,夏种谷,则一亩为两亩之产,一国为两国之地,以此视之,岂小事乎?”

“农耕一事,尚有灌溉、选种、施肥之事,皆有其理在也管之得当,则一郡之产足当三郡之地,一郡之人,足养数万之兵,此非国家大道乎!”

“况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农事之重,由此可知也,卿等皆我大燕宗室子,岂可不知此社稷大道乎?”

讲完农耕的重要性,姬丹又讲工坊制作:“兵甲者,作于工坊,用于战阵,兵精甲坚,自可护丁壮之身,伤敌人之命,攻占胜取,非此不能。况工坊之产,有桌几,有鼎釜,非此无以得用也。更有水车之出,非巧匠不可为也。”

“水车一出,灌溉之数不下千百万亩,非此物,则秧苗多死,有此物,则保多数之产,一出一入,百十万石之粮在也!”

“故工坊之事,断非劳力低贱之事,实关社稷存亡,国家兴衰,卿等皆读书之人,但凡治郡论政,不可不晓此事,不可轻视此事。”

“故治国之道,非只在礼法,还在机巧。况有用兵、治政、兴学等事,卿等不可不学之,不可不知之。”

说完这些,姬丹又谈治学之道:“诸般书册,皆为先圣心血所聚,我等后辈,焉能轻视之?凡为学,需敬先贤。”

“然一世有一世事,一时有一时法,先贤之论,多以当时论之,读书者,知其理而用之,融会贯通可也。尽信书不如无书,当以眼所视,耳所听,口舌所尝,脚步所量,验古人之论,总自己所见,方可学于先贤而比肩先贤也!实践出真知,此言不虚也!”

“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卿等生于安乐,长于富贵,岂足为国家社稷之臣也?故编于行伍,操训以军法,此无他,锻炼诸卿之身心也!”

“诸营官长,皆须严加管束,以利诸郎之学,诸郎但有不行军纪而妄为者,皆刑之以法,不可姑息,不如此,则我大燕宗室难出栋梁之才也!”

太子丹所讲,皆是自己所思所想,其中有些道理,和诸郎原先所学所听,颇有大相径庭之处。不过这些年轻人,原本就是思想还未曾定型之人,只觉得太子所讲,都颇有道理,尤其是关于农、工等事,更觉得新鲜。

待太子以栋梁之才,社稷之臣期许大家,年轻人更是热血沸腾,太子刚刚讲完,下面三百余人都是大声称诺。心情激荡之下,至于这离开侍女仆隶住进军营的苦楚,也都忘在了一边。

自此以后,太子料理诸事之余,常到羽林营中,给这些羽林郎们聚餐授课,尤其是对于四周形势,包括匈奴、东胡之地,凡姬丹所知,无论是风土人情,天文地理,造船航海,放牧牲畜,兵家权谋等等,常常向这些年轻人灌输。不上一个月,这些宗子已是大为折服,自觉太子乃是先圣一般的存在,如能得太子学问之万一,只怕都是受用无穷!

武阳城和所属官吏,知道羽林营之事,颇有羡慕者,欲送其子入之。通过宾客请求其事,姬丹当然没啥不同意的,故一个月后,又有一些其余官吏子侄进了羽林两营,随营习学。

羽林营,也就在不经意间,成了太子后续嫡系干部的培训基地。

今天稍早了点,呵呵。真不容易呀!!!!

求收藏,求红票呀!!!再准备一两天,就该要北上了!!!